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10月10日> > 总第3229期 > 15 > 新闻内容
《百年孤独》的孤独
新闻作者:文/朱新庆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自有一种力量。我的学生们在阅读《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这样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到作者这种揭露黑暗的激情来自对光明的向往和自信,可是在阅读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时很难找到这种感觉,关键是读不懂。
为什么读不懂?首先是西方文学史与文学思潮变化带来的隔阂。西方文学发展到现实主义之后,出现了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作家面对黑暗会感到恐惧、焦虑,不再相信光明,即使有所期待,也会嘲笑自己期待的幼稚,用幽默装点感伤和绝望。在表现手法上,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隐喻、意识流、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等等。《百年孤独》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既是魔幻现实主义,也是隐喻和象征主义。
以课文节选为例:丽贝卡带来的“失眠症”,感染了马孔多小镇上的所有人,被感染的人都会“失忆”。为了抵御“失忆”,奥雷里亚诺想了个办法,给每样东西贴标签。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如果知道《百年孤独》是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就会联想到:“淡忘童年的记忆”最终“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就是失去自我,遗忘历史。当然,要探究文本的深层内蕴,还需围绕丽贝卡的三个病症:吃土症、失眠症、失忆症。这些病症各有怎样的隐喻和象征?
先说吃土症。丽贝卡为什么吃土?先要思考丽贝卡的出身。从丽贝卡的外貌及服饰看,“青绿色的皮肤,圆滚紧绷如一面鼓的肚子”“一颗食肉动物的犬牙配上铜托系在右手腕上当作抵抗邪眼的护身符”,可知丽贝卡是南美洲土著。她听得懂且会用印第安语土语骂人,说明她是印第安人。从印第安人的身份来看,丽贝卡吃土不只是一种异食癖了,它象征的是印第安人的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但是,乌尔苏拉们是不认可,为了改变她吃土的习惯,他们让她喝苦味的大黄,外加皮带抽打。现在,你读出了吃土症背后的秘密了吗?马尔克斯用隐喻的手法,表现殖民主义者是用暴力改变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
再来看看“失眠症”的隐喻。马孔多镇人们的失眠症有什么特别之处?人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毫无睡意,时间概念发生了变化。课文开头所写马孔多“建村伊始以歌声欢快的群鸟报时”代之以“家家户户一台音乐钟”,也是一种隐喻。群鸟报时意味着马孔多之前的时间概念是模糊的,生活节奏是慢的。音乐钟象征时间观念发生变化,每天像上紧了发条,有一种催促感、紧迫感,时间节点是明确的,生活节奏变快。可以说,丽贝卡改了吃土症,带来了失眠症。马尔克斯就是在用象征的手法,控诉殖民统治、殖民奴役改变了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也就必然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最后说说失眠症带来的失忆症。马孔多人给每样东西标注名称:桌子、椅子、钟、门、墙、奶牛、山羊、猪、木薯、海芋。这些本是他们的传统生活,但是他们日渐叫不出这些东西的名字,象征了马孔多人对传统生活的遗忘。遗忘缘于强权统治。殖民统治的奴役与掠夺、强权侵略改变了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甚至他们的语言。至此就不难理解“不久家人又发现丽贝卡的卡斯蒂利亚语说得和印第安土语一样流利”,除了暗示丽贝卡是印第安人,还有一层隐喻:殖民统治有语言奴役。任何民族如果忘掉自己的语言,就一定会忘掉自己的历史。
虽然课文节选不能很好地体现“百年孤独”,但是能读出“孤独”:躲在偏僻角落里吃土的丽贝卡是孤独的,整天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的奥雷里亚诺是孤独的,与丈夫、儿子完全没有交流的乌尔苏拉是孤独的,不和家人沟通、不与亲戚相识、不被理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也是孤独的……人物相互之间不理解、无交流是孤独的,忘掉了童年,忘掉了历史是孤独的。《百年孤独》正是个体、历史和全人类的孤独,这种伤感和绝望非常地现代主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