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宁波镇海蛟川街道中一社区的“共享驿站”正式对居民开放,空气净化器、榨汁机、健身器、照相机……各式各样的物品已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虽然天气阴冷,但仍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尝鲜”,很多物品早已被预订了。“共享驿站”里的物品都是免费借用,这些物品都来自于社区居民的捐赠。有人捐有人借,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在这一捐一借中逐渐升温。
(12月12日《现代金报》)
社区“共享驿站”,是这个小区的一种服务模式创新。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让“熟悉的陌生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参与到互助服务中,参与到邻里和谐中。通过日常用品的共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居家过日子,总是需要生活用品的。而有的生活用品,这家没有那家却有,有的人家庭困难,不想购买太多的生活用品。这个时候,就可以到“共享驿站”里去看看,家里有病人,想使用几天空气净化器,在这里就能免费使用;家里想榨点果汁喝,到这里就可以免费使用榨汁机了。
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生活用品,在这里也能找到。比如,“共享驿站”里,就有邻居送来的轮椅,而轮椅就属于不常用的生活用品。有的老人崴了脚,有的老人患了病,需要使用几天,如果去购买,使用不了多久就会闲置,这个时候一些“会过日子”的人,会选择“不去购买”,忍受几天。而当“共享驿站”里有了不常用的轮椅的时候,问题就随之化解了。
生活中,很多家庭由于购买了新的物品,旧的物品就用不到了,丢了可惜,卖了不值钱,放在家里又占地方,也是十分苦恼。有了“共享驿站”之后,就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利用。
同时,“共享驿站”还是情感的纽带。在钢筋丛林的都市里,人们在忙忙碌碌的节奏里前行,相互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了,原本该是“零距离”的邻居,变得越来越疏远了。这种生活模式被形象地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意思是说,邻居之间既熟悉又陌生,看到邻居知道是熟人,却叫不上名字。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尴尬。“共享驿站”则可成为交流的载体,这里的生活用品都写了捐赠者的名字,大家在送或取生活用品的时候,也能交流一番。“熟悉的陌生人”由此有了该有的温度和温情。
社区“共享驿站”,分享的是幸福,升华的是情感,可以说是新时代邻里关系管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