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16日> > 总第2827期 > 21 > 新闻内容
女编辑披露《乡村国是》出版幕后故事
新闻作者:  文/周熠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自此,中国扶贫事业拉开了新的序幕。也是这时,我开始关注扶贫、脱贫攻坚战。
  2014年年底的一天,我给纪红建老师打电话:“纪老师,您想写一部公益题材的好作品,有一个非常好的选题,我相信您能做好它。”当天,我们都很激动,聊起了彼此对扶贫工作的了解,聊起了这个选题的重大价值。



  到2015年年中,我们初步拟定了一个方向:将大叙事与小故事相结合、历史背景与现实状况相结合、国家情怀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现实笔法与理性思辨相结合,创作一部全景式描写共和国脱贫攻坚历史与现状的有血有肉的原创文学精品。
  要写一部反映全国扶贫、脱贫工作的报告文学,该走多少地方,采访多少人啊!关键是,如果没有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和支持,不仅得不到权威数据,要联系上扶贫干部们都是不易的事。
  纪老师没向出版社寻求帮助,而是自己一声不吭就行动起来了。
  他的担当精神很快感动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的黄承伟主任。得到黄主任的支持和指导后,纪红建老师踏上了漫长的采访之路。
  接下来,纪老师走过的地方,涉及中国重点脱贫地区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众多村庄。他孤身一人,带着简单行李、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支录音笔,走进大山,行走上万公里。
  通过走访贫困户、脱贫的老乡、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工作者,纪红建老师带回了20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100多万字的采访素材。另外,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与扶贫脱贫相关的理论专著。
  可是,问题来了,这么多的素材,该如何组织?怎样才能最全面地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的现实?怎样才能写好一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书?为此,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三四个方案。通过向作家前辈、朋友和文学评论家请教,最后确定,序章一定要宏大,要能展现我国脱贫事业的历史性贡献。随后,历时6个月,2017年6月中旬,纪红建完成了40多万字的初稿。
  在这过程中,黄承伟主任一直密切关注纪老师的动态,每当有关于扶贫脱贫的重要资料,都会转发给纪老师,也不时关心纪老师的写作进度。
  6月30日,黄承伟组织扶贫领域、文学领域的专家在国务院扶贫办会议室里开会,研讨作品的价值,对作品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专家们高度肯定了作品的价值,也无不称赞作品的内容。
  综合专家们的意见,用了两个月时间,我“盯着”纪红建老师完成了修改任务。通过修改,书稿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书稿删减了几万字,最后定稿不到40万字。
  2017年9月,《乡村国是》正式出版。这是我社献礼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作者系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乡村国是》策划、编辑 )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