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16日> > 总第2827期 > 21 > 新闻内容
纪红建和他的《乡村国是》:老实人,大力量
新闻作者:文/王杏芬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湖南省作家协会机关及下属的毛泽东文学院内,纪红建的忠厚实诚是有口皆碑的。因为他来自望城,又得另一美誉:雷锋家乡活雷锋。这不是调侃,而是同事们的共识。
  望城因雷锋而名扬天下,而雷锋精神的一个亮点便是“傻”。这种“傻”,与大众脑海里的“老实”几乎是同义词。
  没人说纪红建傻,但确实有人评价他老实。
  而我的理解,“老实”并非迂腐,更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情商与智商俱高的表现。冲着“老实”这两字,很容易让人亲近。
  之所以能拥有让人迅速亲近的性格因子,应该来源于红建农家子弟的出身。他不止一次跟我表示过他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直至现在,他的父母还在望城新康乡下务农。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父亲在石渚湖一带喂鸭,这曾是全家生计的重要来源。
  《乡村国是》的采访,自费走14个省、202个村庄的工薪族作家纪红建,可想而知经济并不宽裕,而他的行走本身就蕴含文艺扶贫的实质。
  写《乡村国是》前,他有过犹豫。要真实反映中国反贫困、消灭贫困的伟大斗争现实,要讲述基层扶贫工作者的故事,采访范围之广,采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红建是个有担当的报告文学作家,部队服役的经历也馈赠了他良好的体魄。念头一旦形成,他便开始了行动。
  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罗霄山区、昆仑山区、闽东山区……两年多的时间,他只身一人采访、行走。
  记得那段时期,因为工作缘故,我与他电话联系频繁。那端的他不是在火车上,就是挤在农用车上。
  有次他在青海乘坐公交车到长途汽车站,要转乘班车去下面的贫困村。聊着聊着他的采访,就听他懊恼一声:“糟了,杏芬姐,我坐过头了。”
  还有一次,他从贵州的晴隆县赶往贵阳,因为那里有个采访等着他。天已晚,客车已停运,为了赶时间,他上了一辆黑车。7座的规制,连同他在内塞了满满17人。
  车到贵阳已是晚上10点多,而车子并不下高速,红建就在高速路旁下了车。正当他准备翻过高速路围栏,走下高速路时,他突然发现手里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电脑包。里面装了存满资料的笔记本电脑、U盘以及录音笔。
  没有司机电话的红建几乎瘫坐在了黑黢黢的高速路边,那是他艰难行走得来的全部心血啊!平素坚强的男子汉,在异乡的星空下,无助得泪湿脸颊。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机响了,是黔西南州的号码。话筒那头传来的女声正是车上的售票员。她在电脑包里发现了红建的几张名片,便照着上面的电话打了过来。
  半小时后,电脑包毫发无损送到了红建手里。感激万分的红建掏出两百元钱给那女子,女子执意不要。问她名字,她只淡淡一笑,说:“我是晴隆的。”话刚讲完,就上车离去。
  抱着失而复得的笔记本电脑,红建要把《乡村国是》写好的决心愈加坚定。不为别的,只为广大乡村土地上那群质朴的人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湖南报告文学》副主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