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21日> > 总第2819期 > 10 > 新闻内容
别再让“陪堂妈妈”演绎“极端的爱”
新闻作者:文/郭元鹏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17日,离中考还有两天,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九(4)班家长代继华,专程到学校和老师们道别。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她既是家长,也是学生。根据学校“开门办学、推门听课”的家长督学政策,该校每位学生的家长至少每月会到学校听一次课,少则一节,多则一天。虽然每个家长都可以到学校听课,但代继华算是“最资深”、听课最多的一位。初中三年,代继华旁听了3000多节课。她成为了真正的“陪堂妈妈”。
  (据6月20日《北京晨报》)
  按说,湖北省武汉市这家学校推行的“开门办学”模式是不错的,让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一起听课,可以感知教育阔步发展,可以感知孩子的学习历程。然而,报道中提及的这位妈妈也是极端的。自从有了“开门办学”模式之后,她在三年时间里陪着孩子上了3000多节课,几乎成为了“孩子的同学”。
  为何想起来当“陪堂妈妈”?这位妈妈可谓用心良苦。她说:原本在小学成绩很优秀的儿子升入初中后,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节奏,成绩下滑到了年级中下游。老师当时建议她要多鼓励孩子,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在陪孩子做作业过程中,她慢慢喜欢上了“陪着孩子”,最后变成了“陪着孩子上学”,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陪堂妈妈”。
  三年的时间,陪着孩子上了3000多节课,这位妈妈的耐心,让我们看到了“慈母情怀”,然而,这种极端的“慈母情怀”也是存在问题的。
  孩子上课的时候,她和孩子坐在一个教室里,这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影响。毕竟家长不是学生,在教室里一待就是三年,不仅影响了其他孩子,而且对于教师的授课也是一种影响。而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在心理上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其他人的妈妈都不在课堂上,只有自己的妈妈天天陪着上课,孩子会有“另类”的感受,这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
  不错,我们常说,父母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但是,这个“不能缺席”也是需要适度的。当“陪堂妈妈”三年上了3000多节课的时候,这不是没有缺席,而是“出勤太勤”,如果孩子因此产生依赖,什么事情都要靠妈妈解决,即使孩子今后考上名牌大学,估计也不会是合格人才。难道,妈妈还要跟着到高中、到大学当“陪堂妈妈”?
  “极端的爱”就是“糊涂的爱”。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位父亲十分疼爱女儿,为了照顾女儿,他辞去了工作,孩子到哪里上学,他就到哪里租赁房子陪着,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就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能经历风雨的。
  让孩子健康成长,请别当“陪堂妈妈”!因为谁也不可能路过孩子的全世界,孩子的世界终究需要自己去打拼、去翱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