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1月03日> > 总第2700期 > A10 > 新闻内容
“头戴报纸考试”折射诚信焦虑
新闻作者:汪昌莲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据网友反映,安徽滁州某中学老师为防作弊想出“高招”——学生们被戴上经过处理的报纸,该老师还将现场拍下的照片传到自己QQ空间,赞叹“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个妙招”。此事引起了网友的热烈关注。经向该校学生核实,此事属实。12月31日晚,事发学校发布一则声明称,头戴报纸只是为了缓解压力。
  (1月1日《华商报》)
  不可否认,虽然考试纪律越来越严,但仍然有一些考生走旁门左道,在考试中运用各种手段作弊,去挑战考试公平。如此情况下,一些学校创新监考方式,并无不妥。然而,让学生头戴报纸参加考试,以此防止考生作弊,如果说是监考手段的一种创新,那么也是一种恶意创新。试想,让考生的头被报纸覆盖着,这种奇葩方式,让孩子们颜面何存?尊严何在?对此,事发学校称“头戴报纸只是为了缓解压力”。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只是在缓解学校的监考压力。
  时下,一边是一些诚信缺失的考生,挖空心思施展作弊“绝技”;一边是有关学校,绞尽脑汁地使出防作弊“怪招”。可以说,在诚信秩序失守的当下,双方的博弈到了白热化程度。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甘拜下风的恰恰是肩负教育管理之责的学校,失信考生千奇百怪的作弊手段,让他们防不胜防。无奈之下,有的学校只得运用教育权的神奇力量,用最简单、最直接,甚至最粗暴的方式,去规范所有考生的考试行为,宁可“错伤”众考生的基本权益,也不放走一个作弊考生。
  比如,就因为考生可能佩戴微型耳麦作弊,便要求参考的长发女生全部扎起马尾;就因为普通瓶装饮料可能成为作弊的饮料瓶接收器,便一律不准将矿泉水瓶放在考桌上。不可否认,作出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遏制考生上述两种作弊行为,减轻了监考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强度,但却干涉了考生的人身自由。特别是把所有考生都当成作弊者去严防死守,无疑损害了绝大多数诚信考生的人格尊严。试想,如果有考生将设备藏在衣裤中作弊,今后是不是要求考生都裸体参加考试呢?
  可见,让学生头戴报纸考试防作弊,折射了诚信焦虑。严格考场秩序,倡导诚信考试,防止作弊行为,维护考试公平,并无不妥。然而,考试行为靠诚信秩序去规范,考场纪律凭法律和制度去严明,而不需要学校运用教育权力去过多地干涉私权,临时制订一些懒政规定,或祭出一些奇葩做法,去矫枉过正;更不能用怀疑一切、防范全部的思维,去对待所有的考生,损害考生的人格尊严。要知道,防作弊的“怪招”越多,反而越暴露出了考试公信力的下降。因此,考试要严格化,但更要人性化,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