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深情溢心间,谢语真诚映眼前……”每个医患之间的故事都是一段难忘旅程,今天要讲的故事从这首藏头诗开始——故事的主人公一帆今年17岁,正值花样年华的她并没有像名字寓意那样“一帆风顺”,反而备受肝胆疾病的折磨。
一帆从小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这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先天性胆道畸形疾病,常见症状为腹痛、黄疸或腹部肿块。当同龄的小朋友都能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一帆却要在医院与家之间来回奔波。
7岁这年,一帆在当地医院做了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腹部留下的疤痕触目惊心。时隔十年,她的胆道又变得狭窄。腹痛、黄疸、焦虑、恐惧,就像暴风雨一般涌向17岁的小姑娘。为女儿的病情操劳奔波十年的父母,也在40岁的年纪长出深深的皱纹,双鬓白发丛生。
辗转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没有得到理想的治疗方案,一家人正一筹莫展时,一帆父亲偶然得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尹新民教授团队在肝胆胰疾病治疗上技术领先。2018年至今,该团队已免费直播肝胆胰复杂腔镜手术559台,累计观看量达到二百多万人次,广受同行和患者赞誉。
一帆父亲立刻预约了尹新民教授的专家号,入院后,由肝胆微创外科主任李云峰负责一帆的诊治。
一帆父亲面色凝重地跟李云峰讲述了孩子这一路的求医经历,并表达了强烈想要通过微创手术为孩子解决病痛的心愿。
“通过微小的创伤,解除患者的病痛一直是我们肝胆胰微创外科的宗旨,我们也会尽力为小姑娘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由于一帆已经有过开刀手术的经历,再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势必会增加,家长也要有心理准备。”李云峰这样回复。
有了这一次坦诚交流后,一帆父亲吃了一粒定心丸,他也更加确信,面前这位沉稳而全面的肝胆微创外科主任就是孩子的希望。
每次李云峰查房,都会非常细致地给一帆做体查,询问她的营养状态,查看实验室检查结果。在完善术前准备后,7月30日行机器人辅助下再次胆道探查冲洗,左半肝切除,胆肠内引流重建术,胆管修补成形,肝门部胆管病变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的一帆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很快就顺利出院了。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美好的结局,让一帆父亲这位北方汉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李云峰及团队的感谢。
湘妹子评论
用更多保障守护双向奔赴的医患情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见证了温暖美好的故事:患者陈娟和一帆以生命相托的信任,医院医护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共同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治好了病也医好了“心”。这个以“中国医师”命名的节日,属于他们,更属于全国1100多万名医务工作者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医务工作者,用专业力量和医者仁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成为人民群众生命的“守护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索道医生”邓前堆,40多年来无数次溜索过江,信守着“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坚守海岛25年的村医余家军,驾船出诊,宣传医护常识、检查村民身体情况,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他守护“海岛”乡亲健康的决心;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乘客突发疾病,当空姐广播寻医的那一刻,湖南医生吴芳立即站出来,危急时刻开展“高空救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是手术台上、救护车里的全力以赴,让医患同心有了最深厚的感情基础,让我们愿意做“生命守护者的守护者”。
人们常说,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是一条船上的盟友。站在病案两边的,还有人和人的交流、人对人的关爱。作为患者,谁都希望遇到“暖医”,最触动人心的,往往是众多医学名词里夹杂的几句“不要太凉”“早日康复”;作为医生,谁都希望遇到“暖患”,节日里有鲜花和掌声之外,平常也有起码的理解和尊重。当医患之间换位思考,加强相互沟通,保障的是医患双方的权益。当人人都有温度,社会就不会冰冷,我们也能看到更多医患间的双向奔赴。
然而,美好的双向奔赴还需要更多制度的保障,如不断深化医改,建立一套结构完备、指向明确、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卫生法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普及医疗卫生常识等,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位,让医患之间有更多的共识。
你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与希望,我们愿守护你的梦想与荣光。在健康这道生命线中,双向奔赴的风景总是更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