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保护方言的呼声也逐渐加大。有人说,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近日,长沙一些中小学就在课堂上开起了方言课,方言课上孩子能学到什么?又是否会影响到普通话的推广呢?
课堂上飙起“恰饭冇”
“老师,这是花鼓戏《刘海砍樵》,我听我奶奶唱过”“老师,《瞎子过桥》故事里面的‘瞎子’用方言怎么说呀”……10月13日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室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言学博士罗昕如正在用动画、视频展示各种方言,诸如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话、湘南土话的歌谣、故事和剧目,让孩子们欣赏到方言的多姿多彩,趣味横生的讲解让课堂一派欢乐。
“这个味道要正!调子要正!吃饭没就是‘恰饭冇’!”而在长沙雅礼中学开设的方言选修课上,少年们正跟着老师在课堂上“齐飙”长沙话。
近日,长沙部分中小学方言课堂的上课视频在网络流传后迅速走红,赢得了很多人的肯定。网友纷纷留言:“有必要,现在好多长沙小孩都不会‘港’长沙话了”“传统文化不能丢”……
方言课堂进校园,说惯了普通话的孩子能适应、会喜欢吗?
“我们的方言课程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现在有三年级的二十余名学生报课,教师通过PPT、音视频、图片、游戏等手段提升孩子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开口说,让孩子们有在生活中讲方言的意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综合教研组组长王雅涵老师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地方方言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保护。这门课程不仅配有教学资料《方言趣味课堂》,授课老师也都大有来头。
教学团队中有来自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身份包括语言学博士、方言学博士、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志愿者等,他们将每人至少来授课一次。
记者发现,方言趣味课堂是该校非遗传承系列课程中的一项,系列课程还包括花鼓戏、泥塑、陶瓷、湘绣、服饰、剪纸等课程。
该校校长、湖南省普通话等级考试测试员李晓玲表示,推广普通话是她的责任和义务,但在追求标准化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地方语言的包容性,因为地方语言往往是本土文化的载体和根基。“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附小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中,充分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形成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滋养和传承中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希望孩子们这六年在学校能有全方位的发展。”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学方言
在当今普通话普及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孩子们学方言?一边教孩子们学普通话,一边又学方言,会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近年来,围绕方言的传承和保护,一直伴随着很多争议。
“传承方言与普及普通话并不相悖。”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方言学博士孙益民表示,普通话和方言作为文化的两种不同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限制孩子在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让他们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其实,方言是不用教的,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方言区,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把方言引入课堂是为最大程度上让孩子们产生对方言的兴趣,挖掘方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方言也能够发挥其文化遗产的作用。
“我正在计划给孩子们上的方言课是《湖南的称呼》,比如,‘姑妈’这样的称谓,在湖南不同的地市就有不同的指代,而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地理和历史的渊源知识。”孙益民介绍。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了解到,作为方言大省,湖南境内不仅有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客家话等多种大区方言,还有湘南土话、乡话等系属暂未确定的方言。西南地区又分布有苗语、土家语、侗语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
2015年12月,湖南正式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国家语保一期工程中承担了100个方言点的调查摄录任务,调查点数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出版了5种《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新化、湘潭、衡山、江永、泸溪),出版了5种《中国濒危语言志》(泸溪乡话、宁远平话、通道本地话、道县梅花土话、新宁瑶族峒话),《中国语言资源集·湖南》(10册)也即将出版,这些都是国家语保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孙益民认为,国家语保工程实施以来,在全国调查摄录了1700多个点的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库与展示平台,对于保护语言资源意义重大,但保护方言,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斋里、纸面上。“要让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复苏,必须注重方言的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需要当地人特别是年青一代乐于开口,惯于运用,才能让方言拥有传承不绝的长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