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9月14日> > 总第3075期 > 11 > 新闻内容
家长“哭穷”式教育,会让孩子丢了格局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王建平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的“配得感”#   
最近,安徽一对母女的对话视频,引发了全网上千万的热度,起因是,一家人出去旅游,买票的时候,母亲多花了482元买了一等座。对于这样的行为,女儿不能理解,在她看来,二等座又不是坐不了,为什么要多花这么多钱去买一等座呢?于是,她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疑惑。然而,母亲却告诉她:“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你值得一等座,你配得上一等座。”视频不长,但短短的几句话,却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因为中国父母最习惯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很少有父母会这样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你该拥有的,有人说,“配得感”,正在成为中国孩子身上最稀缺的一种品质。

家长“哭穷”式教育,会让孩子丢了格局


这段视频之所以引发共鸣,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戳中了很多网友童年的感受。因为对很多中国父母来说,“富家出败儿”观念实在太深入人心,以至于矫枉过正,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或者是奉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励志教育理念,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早一点成熟、懂事。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一般也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本身不穷,却还要在孩子面前“哭穷”,让孩子“吃苦头”,那并不会对孩子成长有利,甚至可能因为哭穷,让孩子丢了格局。
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童年长期的匮乏感,会逐渐凝固成内心的黑洞。安全感不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会把“经济稳定”当成第一要素,面对人生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比如,在生活中,外出逛街时,买一件新衣服,会纠结;看到喜欢的新鞋子,不敢买或者宁可买更便宜却并不适合自己的。在工作或投资上,贫穷思维也会束缚其可能性,不敢有更远大长远的抱负和追求。还有些孩子出现了“两极分化”,小的时候被家长频频哭穷,长大之后就报复性消费。
可能有人会说,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满足物质享受,那不会被惯坏吗?其实不匮乏的物质生活并不是指奢华的生活,而是在家庭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孩子正常的物质需求,给予不带附加条件的满足。贫穷的父母,也可以坦坦荡荡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然后鼓励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用自己的双手去拥有更好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被父母的苦难捆绑。实际上,物质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的孩子,敢于追求生活的美好、懂得如何取悦于自己、内心充满丰盈的安全感,长大后就不易被各种虚荣的蝇头小利所诱惑,无论贫富贵贱都不卑不亢、自信豁达。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和尊重。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攀比、拜金、浪费等不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充分满足,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世间的美好很多,只要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赢来的,都是值得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