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7月20日> > 总第3067期 > 12 > 新闻内容
夜不归宿、沉迷游戏、逃学……孩子误入“歧途”之后
新闻作者:汤馨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焦急万分,说她读高二的女儿约了几个同学去玩剧本杀,准备玩到深夜,然后住在某个女同学家里。她女儿17岁,是个单纯的姑娘。这样的事情之前从没有发生过。在妈妈的认知里,玩到深夜和夜不归宿,是坏女孩才干的事情,她坚决不允许女儿也这样。妈妈情绪很激动,直接就否决了女儿的约会。
女儿也很激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以不去读书来反抗妈妈的“暴政”。这位妈妈崩溃中打电话给我。我的建议是,可以出去玩但是要设置底线,比如玩三个小时就回来,比如在晚上10点前回来,比如不去酒吧等等,如果孩子坚持要玩通宵并且坚持住在外面,告知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然后随她去。
这位妈妈很聪明,给女儿写了一段富于感情的文字,说出自己的担心和责任,并且表示无论女儿如何选择,她都会尊重女儿的意见,然后,妈妈在网上一连找了好几个女性深夜在外引发的案例发给女儿,提醒她注意安全。
最后的结果是,女儿如约参加了同学聚会,玩了不到三个小时就火急火燎打了个车回家了。妈妈问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女儿说,他们玩完剧本杀想去泡清吧,她觉得这么晚还在外面晃不安全就提前回来了。妈妈夸赞女儿警惕性高,女儿感谢妈妈对她的信任。母女俩冰释前嫌,一场危机就这样风过无痕。

两年前,有个读初中的女孩不得不休学了。妈妈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求助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去忙你的,不要把她休学当回事,现如今休学的人也挺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就随她去,她爱干嘛就去干嘛,别干涉她,别激怒她,别要求她,别给她压力,让她自己呆着。
这妈妈就忙自己的去了,她照样开店,照样跟朋友聚会,照样出去玩。她每天会做好饭,尽量做孩子爱吃的,孩子如果想吃外卖也依着她,孩子想去哪里玩都满足她,孩子不希望她出现她就不出现,孩子跟她聊天她就耐心倾听,孩子需要安慰时她就说妈妈小时候不会读书现在也活得好好的,她相信女儿以后一定也会好的。
孩子也忙自己的,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发了好久的呆,打了好久的游戏,后来追了好久的剧,又画了好久的画,最后她厌倦了这一切,她去了图书馆,她看了很久的书,看着看着,她心里又有了希望和力量,她说她要上学。
现在的她,坐在某个高中的课堂里,从一个脆弱迷茫的孩子,变成一个有明确目标的高中生。
有天早上听直播,一位家长问:我的孩子沉迷游戏,不想上学,我想了很多办法管他都没有用,我该怎么办?老师如此回答:管了没有用那就不去管,随他去。
家长急了:那不行啊,我还是希望他好好上学,我想要他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老师说:那是你想的,不是他想的,你想得再好他不想也没用的。
家长问:那怎么能让他也想呢?老师回答:不管他。想想你小时候,你父母管了你多少?你现在的人生是你父母管出来的吗?家长说:我小的时候父母很忙,没空管我,所以我慢慢学会了管理自己,我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想法和规划。
老师说:你看,你父母什么都不管,你有了空间,也有了很多可能。

前段时间看黑塞的《悉达多》,里面有两个部分让我记忆深刻。一个是悉达多与父亲的分别,另一个是悉达多与儿子的分别。
悉达多还是一位少年的时候,某日,三位沙门经过他的城市,准备前往某地朝圣,悉达多听从内心的呼唤,坚定地对父亲说:我恳请明天离开您的家,加入苦行者的行列,我渴望成为一名沙门,希望您不会阻扰。
父亲以为悉达多是临时起意,回绝了他。悉达多就一直站着,站了整整一夜,他以执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坚定,清晨,父亲无奈地对他说:你即将步入林中成为一名沙门,如果在林中,你寻得至高无上的幸福,就回来教我修习。如果你只收获幻灭,那也回来,我们再一道祭奉诸神。悉达多就这样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走上了修行之路。
很多年后,在一个渡口旁的茅屋里,老年悉达多遇见了十一岁的儿子小悉达多,此时孩子的母亲已经去世,小悉达多已被母亲宠坏,养成了骄纵任性奢侈狂妄的习惯,父子俩的相处很不愉快,智者瓦稣迪瓦劝悉达多把孩子送回他熟悉的环境,给他找一位老师,但悉达多不愿意和儿子分开,他害怕把儿子送回去这孩子就毁了,他担心孩子会沉迷享乐和权力,会重复他的过失,会迷失于轮回之中。
智者瓦稣迪瓦这样劝说悉达多:你相信你通过教育、祈祷、劝诫,能保他免于轮回?你曾经对我讲过你的故事,难道你忘记了,是谁保护你免于罪孽、贪婪和愚昧?是你父亲的虔诚、老师的规劝,还是你自己的学识思考和求索?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没有人能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吗?或许小悉达多能,因为你爱他,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
当孩子心意已决,要走歧路,要撞南墙,别紧张。风雨会洗刷他,生活会教育他。这是他的人生。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走向他的命运。把忧虑和不安扔在风里,不让它们过多地去消耗孩子的能量,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们想让他成为的样子。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他可能会更好,至少比被你牢牢抓住要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