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11月03日> > 总第3032期 > 11 > 新闻内容
本硕博保送连读!他们的天赋和兴趣如此被激发
新闻作者:小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别人家的孩子,又是别人家的“天才少年”。
近日,长沙3个少年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录取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最小的14岁,才读初三,就已经被清华大学“预定”,他们都将被保送清华大学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着实让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狠狠地羡慕了一把。
“牛娃”凭啥这么牛?是天赋过人,还是后天养成呢?不妨看看他们的故事。
1“牛娃”之一的周睿哲是长沙雅礼中学的高一学生,从小就是“学霸”。13岁时就喜欢找课本的茬,他用井井有条且有理有据的论文指出:“四舍五入是一个范围,按照例题方法估算也是一个范围,但这个范围可能很不精确或者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偏差,这时,我们精确范围即可,这就是这篇文章对估算主要改进的方法。”
疫情期间上网课的时候,他还开了个公众号叫“周天天爱聊”,分享数学心得。除了数学,周睿哲还喜欢朗诵、运动、运用思维导图。在他的公众号,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叶挺将军的《囚歌》,用思维导图完成了《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周睿哲这么厉害只是因为聪明吗?
事实并非如此。
据他的初中班主任胡伏英老师介绍,周睿哲是一个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是非常自律。“他有一个计划本,详细地将每天要做的事情进行了安排,他每天还会对今天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在学习上,他非常有钻劲,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习起来非常“忘我”,“遇上问题往那一坐,仿佛万籁俱寂,唯剩脑海中思考的声音。”胡老师说。
“牛娃”之二的唐熠果是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从小喜欢数学,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做事非常有规划性且非常细心。
“不管做什么我觉得‘规划’二字很重要,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唐熠果在采访中说,自己没有参加过课外补习班,但是每天都会有自己的时间安排表,并会将事情在所安排的时间内做完。他的计划是将来成为一名数学研究者。
“牛娃”之三的袁子实是今年湖南首位年仅14岁就被清华大学丘班录取的幸运儿。他是湖南思沁学校一名初三的学生。在媒体采访时,他坦言从小就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把做数学题当做一种思维游戏,解题的过程就是“打怪升级”的过程,解题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引领着他不断向数学高峰攀登。
可见,三个“牛娃”这么牛,固然离不开在数学领域都很有天赋,同时,他们兼具有梦想、能自律、懂坚持、会规划等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加持,而这些必然是后天习来的。
2那么,“牛娃”们的好习惯在后天是如何被培养的呢?被媒体誉为“神童”的13岁少年李之城的故事很有启发意义。
李之城今年9月正式入读香港大学深圳校区,他有一串令人啧啧称奇的人生履历:2岁认识3000个汉字、3岁上小学、6岁登上央视舞台、7岁上初中,10岁入读高中……
面对媒体和外界“天才”的评价,李之城的父亲李朝曙并不认同:“如果你认为天赋足以帮助他获得成功,这十年我们为啥还需要花那么多功夫教育他?毕竟我们离清北的分数还差几十分。”相比起天赋,李朝曙认为家庭教育和孩子本身的持续努力,才是儿子李之城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
在李朝曙眼中,儿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因为他们夫妻俩从小开始的有效引导。
他介绍,李之城1岁多时,表现出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他和妻子就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知识和测试,自己编了“京基一百像香蕉,COCOPARK像蛋糕,地王大厦像把刀”等200多个口诀,加强李之城对外界的感受和记忆能力。
曾经有家长质疑李朝曙的教育方式,认为过早让孩子进行学习会让他失去童年的快乐,但李朝曙觉得李之城的童年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在玩具方面,他们给孩子买了很多类似“四分之一圆”“四轮车”“逻辑狗”等益智类玩具,“孩子特别愿意玩,一个玩具能玩5到10年,而且还没玩厌,一直在玩”。
他还曾带着孩子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去游历,比如说去欧洲,但必须把欧洲通史看完,看完再去。李朝曙有时要到各地去进修,提出如果李之城想一起去,就要做好计划。他会给李之城几本厚厚的旅游指南,李之城则需要努力地在纸张上画出思维导图,结合地图规划出旅游线路,并在图标上把目的地的那些标志性景点都画出来,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自我规划和学习能力。
在这位“神童”的父亲眼中,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远比“天赋”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他认为,孩子如今在学业上的成绩,是个人天赋和努力,加上老师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导共同完成的。
3有正面例子,也有反面例子。那些曾经惊为天人后来却泯然众人的“神童”输就输在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天赋”,却忽视孩子性格品德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20岁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只因他的母亲认为学习好就是 一切,把他当“巨婴”一般养大。河南“神童”张易文,4岁认上千字,10岁上大学,却因为父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让她过早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最后泯然众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那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固然令人羡慕,却也没必要由此产生教育焦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父母要做的,是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闪光的地方,唤醒他内心的种子,给予他寻找梦想的力量和勇气。在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成长中,懂得放手给予他自由探索的空间;在他需要帮助时,做他最坚实的臂弯;在他迷茫时,告诉他人生的底线和原则。就像大地之于森林,当一颗种子落在了泥土中,父母精心的呵护和智慧的养育就是最肥沃的土壤,滋养着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