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24日> > 总第3002期 > 14 > 新闻内容
台儿庄烈士丰碑
新闻作者:文/郑学富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儿庄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白杨高耸云霄,1325名牺牲于淮海战役的烈士长眠于此。
在一排排烈士碑的前面,有一座用石块砌起来的烈士墓,这里面安葬的是一位年轻的老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团长朱涛烈士,人们称之为“红军墓”。
朱涛于1914年出生在湖北阳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赤卫队大队长,受其影响,朱涛15岁就加入少先队员,16岁加入共青团,17岁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任新四军特务团团长,率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坚持抗战八年之久。抗战胜利后,他率部转战苏北鲁南。在鲁南战役中,他与战友用机枪击落一架敌机,但他却被敌机击中,身负重伤。后来朱涛伤未痊愈,再三申请,又重返前线,调任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一师三十一团副团长。1948年冬,他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经过七个昼夜的激战,拿下曹八集。黄伯韬兵团被压缩到东西不足十里、南北不足六里的碾庄地区。1948年11月12日起,他日夜不下火线。11月18日凌晨,他在团部值完夜班,准备吃早餐时,突然又有炮声传来。他立即放下碗筷,重返最前沿阵地,在带领全团夺取碾庄寨门楼的激战中,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1951年台儿庄烈士陵园落成,朱涛烈士的遗体迁葬于此。
有一年,我曾到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展室里陈列有朱涛烈士的照片和遗物,讲解员介绍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寻亲故事。
朱涛牺牲20多天后的1948年12月15日,一个男婴降生在人间,他就是朱涛烈士的遗腹子,母亲为他起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朱海涛。
由于家境贫寒,朱涛牺牲后,没有留下一件像样的纪念物品,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
朱海涛长大后,知道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他不断地在脑海中勾勒着父亲的形象。曾几次想前往台儿庄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父亲,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均未成行。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朱海涛也结婚生子,孩子也一年年地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挥之不去的思父情结日益加重。朱海涛说:“我要让儿子来看望他的爷爷,让他知道爷爷是为新中国而死,让他永远记住这里有他的爷爷!”
在一个夏天,朱海涛带着儿子踏上了祭奠父亲的行程。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内,当工作人员把朱海涛父子领到了朱涛烈士的遗像前时,祖孙三人终于“团聚”在一起,跨越几十年的思父之情瞬间喷涌出来,朱海涛拉着儿子扑通跪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面对着父亲的遗像,哽咽无语。
在台儿庄烈士陵园,朱海涛领着儿子跪在父亲的墓前,深深地磕了三个头,献上一束洁白的鲜花,满含热泪说道:“爸爸,儿子来看您了,您孙子也来了,今后您的重孙也要来,世世代代、祖祖辈辈记住您的光辉业绩。”
在清明节前夕,我又一次来到朱涛烈士墓前,献上一束鲜花。
步出墓区,来到前面的英雄广场,广场中央耸立一座气势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正面镌刻毛泽东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撰写的碑文,碑座四周为汉白玉浮雕,前来敬献花圈的人群络绎不绝。
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了朱涛和朱海涛一家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