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女演员郝蕾。觉得她性情真实,演技又出众。近日,她因在《十三邀》中的一段采访,再度引发关注,甚至被一些媒体誉为“内娱最敢说的明星”。
在这段采访里,郝蕾很罕见的谈到了她的原生家庭,谈到父母对她人生的影响。尤其是父亲和她的关系。她讲了这样一个细节。
2019年,郝蕾二度离婚,距第一次婚姻终结正好十年。她透露,在她最痛苦的时候,父亲没有给她任何安慰,反而一再教育她。这次,郝蕾终于暴露出此前从未有过的脆弱,向父亲索要一个拥抱。但父亲只是吼了一句:拥抱有什么用!?郝蕾当场泪如雨下。
女儿脆弱时向父亲求一个拥抱却被拒,这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父女关系?
郝蕾是吉林通化人,她的父亲曾是军人,后来退伍后成为一名森林警察。郝蕾透露,母亲怀她时,原本以为是男孩,后来却生下了她。所以,作为长子的父亲从小就是把她当男孩养。郝蕾说,她在心理也把自己当“长孙”,并立志要成为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小孩儿,所以她从小就很要强。
3岁之前,郝蕾的父亲在部队常年不在家,郝蕾对爸爸毫无印象。后来,父亲虽然退伍回家,做警察的日子也是常年在外。
有一年,郝蕾和妈妈外出时遭遇了车祸,妈妈受伤较重,在医院住了一年多时间,爸爸在医院照顾妈妈。年幼的郝蕾被寄放到了外婆家。父母一起消失了的那一年半时间里,郝蕾甚至以为自己是个孤儿。
郝蕾说,等父母回来后,她早已和他们产生了距离感,不会和父母撒娇,特别是父亲,从来都是一副严厉的面孔,不会好好说话,对她实行的是打击教育。
从15岁起,她就一个人拖着行李离家,从吉林到上海求学。17岁出道,出演第一部电视剧,此后,在流光十色的娱乐圈,她独自摸爬滚打至今。
郝蕾是天蝎座人。这是一个爱恨都极端强烈的星座。但这样的成长经历,注定她的个性像一只作茧的蝉,外刚内柔。外表越刚强,内心对爱的渴求越强烈。
而在生活中缺爱惯了,于是在亲密关系中就容易有报复性依赖。所以,她对爱情特别投入,每段恋情都轰轰烈烈,却总又在过犹不及中失败。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所说:“恋爱关系里的一切矛盾,都折射原生家庭的影子。”
恋爱不只是两个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如果童年幸福,那我们就非常有可能在长大后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则会更可能复制这种痛苦。
所以才有了这句著名的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治愈童年。
郝蕾接受采访当天很开心,她说“直到今天早上我才觉得我和我爸如此之熟悉,仅仅是今天早上。”她特意强调,“一点不夸张,一点不诗意。”原因是,三天前她带父亲体检,查出来了“肝占位”。意味着他有可能罹患恶性肿瘤。
父亲生病后,郝蕾想像正常女儿那样安慰父亲,看起来很简单的举动,但是她却做不到。因为自己不是那样被养大的。直到那天早上,她说给父亲买了一个温灸和刮痧的工具,对方居然同意了。
“我爸突然变得好听话。”郝蕾说,她自己也第一次问出了那句:爸,疼吗?
父亲的权威在逐渐消解的同时,他的生命力也像植物一样日趋枯萎。对于一个女儿而言,这种感受,是苦甜参半的。人生首次的父女和解,让郝蕾感到由衷的开心,也让她想起了痛苦的往事。
郝蕾的这段自诉,特别形象地展现了一代中国式父母和儿女关系:不会爱也不敢夸。最柔软的话也只会用最强硬的口气说出口。亲子关系永远藏着不能逾越的冰山,心中有情,嘴边无话。
郝蕾和父亲是其中一个例子,王朔和母亲的关系同样如此。王朔幼年时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无暇顾及他,他几乎没感受过父母的疼爱。成年后在写给女儿的《致女儿书》这本书中,他写道:“我对亲情是怀疑的,我不记得我爱过父母。”
他一生跟母亲的关系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象,两个人交流的方式就是吵架,他49岁还在心理访谈的电视节目中寻找和母亲和解的方式。
国内著名的心灵作家张德芬老师接受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的专访时,她说:兜兜转转,我们一辈子都在疗愈与原生家庭、原生父母的关系,原生家庭带给男孩子最大的影响可能是自卑感,女孩可能是缺爱的不安全感。
父母本来有无尽的爱,却因为不会爱、不会表达,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矛盾,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父母的育儿方式与上一代父母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如《爱、金钱和孩子》中提到,我们的历史渊源、社会环境、原生家庭、经济条件,都在悄悄地影响着现代父母养育下一代的方法。虽然传统理念中“棍棒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还是被有些人奉为圭臬,但是更多的父母,已经认识到了温柔的力量,认识到陪伴的意义。所以,只要父母成长了,孩子就一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