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6月10日> > 总第2963期 > 14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熊孩子看电影拍打银幕半小时#
你会如何教育“熊孩子”
近日,一则"熊孩子损坏电影院屏幕”的新闻冲上热搜。5月29日,河南洛阳一影院内,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发现,有一小孩在观影时,不停跑跑跳跳,不仅来回走动影响其他观众,还多次用手触碰和拍打银幕,造成银幕损坏。据工作人员描述,观影途中,工作人员试图与家长沟通但未果。事后双方协商时,家长说影院应该负责,因未能尽到告知银幕不可触摸的义务。影院经理称,金属荧幕受到外力破坏后无法修复只能换新,整体的成本费用在18000元左右。目前,影院已计划起诉当事人。
而这样的新闻并不是第一起了,此前,各地电影院发生过多次类似的事情。有网友评论:看似"熊”的是孩子,背后却可能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释放天性和立规矩并不冲突
“熊孩子”的现象,其实一直都有,过去就有俗语说“七岁八岁狗都嫌”。但是为什么一下子泛化成了一个大众话题,引发了人们普遍的反感呢?我想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熊孩子”可能确实多了,他们给人带来的困扰多了;第二是网络时代的发酵效应,个案引发普遍的关注。
我认为,“熊”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等,作为大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现在很多父母,讲究释放孩子的天性,但又不懂得释放天性和养成规则意识是两个领域的事情。他还只是个孩子啊!”这是“熊家长们”的名言,每逢孩子闯祸,他们就挺身而出、护犊心切,还护得理直气壮,甚至觉得“让孩子发挥天性”是教子有方。但无底线的纵容、无理由的宽容,很容易催生“小魔王”“小霸王”,最后必然会反噬家庭。
那么,什么是“释放天性”? 在《给孩子立规矩》一书中,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写道:释放天性是家长要多付出,通过耐心引导发现孩子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替孩子规划生涯,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孩子去规划。它所追求的理念是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激发他潜在的向上能力,使孩子成为自律的人。所以,“释放天性”并非是没有规矩,而是根据孩子的性格来立规矩,一定的规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有的孩子偏外向,有的孩子偏内向,要采用不同的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过于胆怯内向时,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多体验,来增加勇气。但如果,孩子在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打闹或进行危险的行为时,一定要制止,并坚定地告诉他,电影院里要保持安静,如果做不到,就果断离开。等孩子冷静的时候再问他:“如果你在看动画片,一个人总是在你旁边吵闹,你有什么感受?”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管理不是惩罚,是教育,好的管教一定是基于对孩子的充分了解。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熊孩子”,有的,只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甚至是教育缺位。“以爱之名”,不是一味的溺爱和放任,没有任何原则加持的爱,哪怕只是一次两次,给孩子带去的也只会是伤害,甚至可能是毁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