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5月27日> > 总第2961期 > 15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隆平的母亲如何为他种下梦想的种子?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城哀悼,全国人民都深切地感念这位一辈子为稻粱谋,把人民的饭碗当作自己毕生战场的伟大科学家。
袁隆平并不是农民家庭出生的孩子,他193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是小学校长,母亲是那个年代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知识女青年。
很多人好奇,这样一个城市青年为何会选择扎根农村,一辈子和泥巴打交道。在那封感动万千人的,80岁的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信《妈妈,稻子熟了》里,他说:是他的母亲从小的教育为他埋下了梦想的种子。透过这封信和袁隆平的成长故事,不难看出,袁隆平在杂交稻科研领域能取得改变世界的巨大的成就,离不开那只“推动摇篮的手”。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5月22日下午,我正在衡阳雅礼学校讲课,中午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我特意将红色的西装外套换上了深蓝色,以缅怀感恩这位为全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老人。
有一句话我常挂在嘴边“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这也是我孜孜不倦做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的缘由。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教影响孩子一生,从袁隆平的成长故事里就可见一斑。
在他80岁的时候,他在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自己是知识女性,也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她从小就给几个孩子启蒙英语,袁隆平90岁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母亲为他打下的基础。因为当时时局动荡,袁家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但是有一件事,无论到哪里,都被袁爸袁妈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这就是给孩子们找学校。难以想象,在那个遍地文盲的年代能坚持上学是多么的难。而袁爸袁妈做到了。袁隆平光是小学就换了3所,初中和高中加在一起,一共读了五所学校。
她还很重视儿子的素质教育,小提琴、游泳一个不落。音乐滋养了袁隆平的心灵,使他从小就脱离了低级趣味,他也一生都与小提琴为伴,枯燥疲乏的科研之余,唯一聊以慰藉,能让他得以放松的方式,就是拉一曲小提琴。游泳强健了他的体魄,让他90岁高龄还可以下田搞科研。
而袁隆平的母亲对孩子如此尽心的培养绝不是希望他将来如何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而是只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秋收的时候,她带着袁隆平兄弟去汉口附近的神农洞祭拜。平时还经常把孩子们带到农田游玩,告诉他们,粮食是地里长出来的,穿的衣服也是地里长的棉花做的,土地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正是有袁妈妈经年累月的谆谆教诲,让袁隆平很早就对农业农田萌生了最初的兴趣,对土地和生命始终充满敬畏和热爱。
在考大学的时候,袁隆平执意要考西南农学院。当时他父亲是反对的,他希望儿子能从政。而袁隆平母亲只是心疼儿子将来会吃苦,但最终她支持了儿子的决定。
回看袁老这一生,是如此光芒万丈,高山仰止,但他也曾经是个调皮懵懂的孩子。如果没有袁母的一步步引导,也不会成就今日的国士无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