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12日> > 总第2935期 > 8 > 新闻内容
独特家乡菜,“榨”出生活好味道
新闻作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岩溪榨笋吃起来非常脆嫩、有弹性,去除了新鲜春笋涩味的同时,又保留了春笋特有的浓香。这次参赛,我带来了新开发的凉拌菜式。”11月10日,巾帼创业创新大赛现场,来自常德市武陵区花岩溪村的余娟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以往花岩溪榨笋通常用来炖菜,但竹笋配上红油、辣椒一起凉拌,榨笋脆爽,解腻开胃,在寒冷冬日的“火锅局”中,不失为一道满分的佐餐小菜。
相传,花岩溪榨笋起源于花岩溪的仙池古寺,可以追溯到《桃花源记》出现的年代,特殊的水土造就了这款榨笋的独特风味。2016年,花岩溪榨笋被列入第四批“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余娟希望,这道独特的家乡菜在丰富舌尖的同时,也能丰盈乡亲们的生活。

传承,来自老一辈的好味道
“清明节前后,挖出最嫩的春笋,迅速清洁处理,进大锅煮熟,再利用杠杆原理压榨1个月,把笋子压成手指差不多的厚度,再在阳光下曝晒,直到笋干变成10张纸那么厚。”说起花岩溪榨笋的制作工艺,如今的余娟头头是道,可在8年前,她还完全是个“小白”。
今年32岁的余娟是花岩溪村的媳妇,对于这款好味道的榨笋,她看过、吃过,却从未上手过——制作榨笋的季节,公公婆婆在灶间忙碌,她更多时候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
“一开始,村里人做的榨笋都是留给自己吃。”花岩溪村位于常德市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远离城市,漫山遍野都是竹林,不少村民早年都以售卖竹子为生。随着社会发展,竹子越来越不值钱,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我和我丈夫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余娟的公公周正长是制作花岩溪榨笋的好手,可随着年岁渐长,精力已大不如前,但同时,他又不愿浪费这把好手艺,“他想把榨笋卖出大山”。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吃到这一口正宗榨笋,也为了公公的愿望和一家人的生活,再加上以前做过微商,有经验、有资源,余娟开始学习榨笋手艺的同时,也把推销自家榨笋提上了日程。
说干就干,余娟尝试着将公公婆婆做花岩溪榨笋的场景拍成了视频,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随后,她还将公公婆婆挖笋、榨笋、储存竹笋的过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榨笋,“榨”出生活好滋味
随着榨笋在朋友圈的销量越来越大,余娟和丈夫又将目光瞄准了常德市区的酒店和饭馆。“我们家的榨笋特别好吃,泡发后的笋干犹如海绵,保持自身味道的同时还能吸入其他菜品的滋味。”余娟解释,花岩溪独特的水土造就了榨笋丰富的味觉层次,而花岩溪村制作榨笋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经验、有特色。为此,不用过多推销,榨笋就销售一空。
生意越来越好,自家做的榨笋供不应求,为了扩大销量,余娟开始收购村里人的榨笋,再统一售卖。“我去收购的时候,村里人都十分惊讶。”她说,以前大家并没有想过榨笋还能变成真金白银,所以看到有人出钱来买,大部分村民都很愿意。
到了第二年,不少村民前来询问余娟是否还需要榨笋,得到肯定答复后,村民们制作榨笋的热情更高了。“现在品质高的干榨笋一斤60元,品质稍微差一点的也要30元。”余娟介绍,村民们如今一年可以赚上2万元,就是年纪稍大、劳动能力稍弱的村民也可以赚到1万元。
随着榨笋逐渐被市场接受,在常德市政府的帮助下,2019年,余娟又在常德市武陵区“非遗街”开了一家以售卖泡发榨笋为主的店铺,“因为榨笋泡发要用清水浸泡7天左右,然后又要煮上一两个小时,有点麻烦”。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余娟又在芒果扶贫云超市开设了一家店铺,专门销售干榨笋,扩大销售渠道。
“越来越多的顾客喜欢上了榨笋的味道。”如今,消费榨笋的主力还是在酒店和饭馆,但余娟对花岩溪榨笋的未来十分看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市场一定十分广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