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9月24日> > 总第2929期 > 12 > 新闻内容
707分学霸何润琪:父母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新闻作者:李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陆续开学后,上热搜的新闻是“带着妈妈遗照来清华报到”的湖南高考文科“大咖”何润琪。何润琪毕业于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总分707分。
何润琪的父亲是名普通的工人,母亲在他高一的时候去世了。很多人说何润琪是寒门出的贵子,但他并不认同,他觉得自己不是出身寒门,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一个人身陷贫穷和苦难不会成功”,并为此还写下过一篇文章《贫寒、苦难与成功无关》。
那么,造就这个学霸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呢?何润琪反复提到的是他的父母。
何润琪的父亲何则明干过木匠、铁匠,做过电工,后来成为了一名钢筋工。每天凌晨四五点出发去工地,天擦黑才能回到家。但自打何润琪有记忆开始,父亲就经常从城里买书回来给他。
尽管挣钱不易,对于“买书”这件事却从不吝啬,何润琪在采访中说:“他给我买很多书,科普、历史、文学类的都有。”
不仅爱给儿子买书,何则明也爱看书,看完后还不忘和儿子讨论一番,“他喜欢读历史,经常在吃饭、洗漱的时候和我说一些历史故事”。
何润琪对父亲自小的引导充满了感激,“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首先带我接触的是书,往后的很多年里,书于我而言就像‘初恋’一般,这就像扣好了衣服的第一粒扣子,为我养成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何润琪的母亲生前是一名农妇,除了照顾两个孩子,日常就是侍弄田里的庄稼,得空了便在家做些手工活儿打发时间。
相比父亲的“精神滋养”,何润期认为,母亲带给他的更多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何润琪就跟着母亲下地了,“爸爸忙于工作,田间地头几乎都是我和妈妈去的”。
每当觉得累时,母亲便教导他:要爱每一份劳作,劳作时,不要首先想到它的痛苦。
就这样,在母亲的引领下,何润琪早早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做饭、洗衣服、做农活……统统不在话下,并乐在其中。
及至何润琪上了学,父母从未说过你必须要考到多少分、多少名,而是反复强调“态度”二字,“他们只要求我态度端正,如果简单的题目错了,或者字潦草了,会让我罚抄很多遍”。
态度摆正了,成绩自然差不到哪儿去,有时考得不好了,父母也不加以责备,反倒开导他,“第一名不是你的专利,你要有让别人考第一的胸怀。”
正因为此,何润琪在学习上真正做到了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何润琪的兴趣很多,他爱文学,爱画画,爱音乐,爱游泳……
初中时,何润琪向父母提出了一个“非分之请”——想报名学校旁边的素描班。
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上补习班着实算得上一项奢侈的消费,何况这补习班还不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而是为了所谓的“兴趣”。
最终,父母却答应了。
因为那年的期末考试,何润琪再次考了年级第一,便以这为奖励。
自此,每个周末无论晴雨,何润琪都会骑半个小时电动车到镇上的素描班上课,并坚持了两年。
他还会吹口琴、弹吉他,“初中时,我对音乐很感兴趣,便主动向音乐老师请教一些乐理知识,老师也非常乐意教我。”有了乐理基础,高考结束后他便在家自学一些简单的乐器。至于文学,已然成为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爸爸给的零花钱,我都用来买书了,大部头巨著、杂志都看,来者不拒。”
然而要说最喜欢的作家,他提到了史铁生,“他在书中谈到对母亲的怀念,我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另外,他对生命的态度很激励我,我想把生命活得像火一样。”
2018年,何润琪在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了全国特等奖。
高一的时候,润琪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在弥留之际,她给儿子留下的是“刻苦读书”的遗言。
母亲去世对何润琪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形容,“我当时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大脑一片空白,一直在哭,内心有种无法形容的痛苦。之后,回到学校时我依然非常痛苦抑郁,每天不想吃饭,几乎一直到高二都是那种状态”。
而此时,他将要面临人生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于是父亲何则明就隔三差五去学校看望儿子,鼓励他,这让他在无限接纳中走出了悲伤,父亲是他的精神支柱。
7月,高考成绩出炉,何润琪取得了707分的傲人成绩。在他获知成绩的第一刻,就打电话给了父亲何则明。何润琪说,父亲尽量显得很淡定,但是他听得出来,父亲的声音和语调都变了。
这让人想起了邓超的《银河补习班》。那些幸运的孩子,不是家财万贯,不是父母高贵,而是有着全世界最好的补习班——银河补习班。免费也无价的银河补习班里,父母用他们的好习惯,他们的善意和爱,在孩子心头撒下了永不磨灭的信念,帮助他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