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4月09日> > 总第2905期 > 6 > 新闻内容
革命陵园里的一封“家书”
新闻作者:张秋莹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陵园里的一封“家书”
  4月4日,出生于1998年的女孩茶泉灵早早来到了湖南革命陵园。
  清明节之前,她一身黑衣,站立在一座墓碑前,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稳重。在轻缓的音乐中,她双手捧着一封信,读道:“我们思念着你,陈林。”
  陈林,就是眼前这座墓碑的主人。作为一名飞行师,2008年汶川大地震,株洲伢子陈林在执行空中救援任务时牺牲,生命永远停留在29岁。随后,他被安葬在湖南革命陵园。
  “你们能代我给我儿子祭扫吗?”清明前夕,湖南革命陵园接到了陈林妈妈刘建修的电话。
  老人年事已高,往年她都是在亲人的陪伴下来给孩子扫墓,但今年疫情尚未结束,刘建修又有气管炎的老毛病,不好意思一边咳嗽一边让人陪着,便想委托陵园代为祭扫。
  早已通过墓志铭熟悉陈林生平的茶泉灵,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
  目前,茶泉灵还是长沙民政学院的大三学生,今年1月来到湖南革命陵园实习。已有过数次实习经验的她,对这份工作驾轻就熟。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湖南革命陵园安葬了许多烈士,烈士墓碑的背面写下了他们的奉献与牺牲。茶泉灵闲时便会走进这片墓地,读一读那些墓志铭——有的革命老人戎马倥偬,有的少年英雄,18岁的故事就已惊心动魄。
  “看到那些年纪小的烈士,对我的冲击会特别大。我会对比别人20多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又是什么样子?”这些让茶泉灵感慨万分的人,其中一个便是陈林。
  在陈林墓前,她仿佛旧相识,拭碑、献花、鞠躬、奉上一杯清茶,单数水果……她还仔细的在墓周洒下一把新土,寓意“更新”。
  “其实无论过去多久,父母都很难接受孩子离开的事实,在他们眼里,那还是一个孩子。”茶泉灵说,她希望自己的祭扫能让陈林妈妈的思念有寄托之处。
  “殡葬是一个很温馨的行业。”茶泉灵说。
  
清明节里满屏的“谢谢”
  大学三年,茶泉灵就回过两次家,寒暑假都在各大陵园实习。她第一次入行是在省外,小姑娘吓得够呛——在学校里,他们只用在自己脸上画妆,或者缝合假肢,实操机会很少。所以当她第一次真正接触遗体的时候,“感觉后背发凉”。
  “那是一个地下车库,黑漆漆的,只有太平间有光,家属就在门外烧香,我只觉得眼前恍恍惚惚。”茶泉灵回忆,那具遗体已冷冻存放了一段时间,她带着的塑胶手套黏在上面,手差点滑出来——她心里一抖。好不容易完成工作,不到半个小时又接到一个任务,那遗体还是温热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茶泉灵集中面对了过去20多年想都不敢想的生离死别,“有的人因为车祸离开,我要做的就是让遗体变得更完整、体面,让逝者的家人安心”。
  从那以后,茶泉灵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你想要做的,只要不违法、不伤害别人,就应该马上就去做”。
  茶泉灵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早在今年4月初,整个湖南革命陵园就曾举行过对烈士墓碑的集体祭扫。
  “以往每年都会有烈士家属前来祭拜,但随着云祭祀观念的推广,现在接受代祭祀的家庭更多了。”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罗刚对那次祭扫印象深刻:“我祭扫的是三位抗战时期的老兵,墓碑后全是他们的战功和勋章,我也是军人出身,看得热血沸腾。”
  祭扫的照片被发到了陵园建立的“烈士家属群”里。“谢谢你们为我们家,为全体烈士做的事!”有家属回复后,接着便是满屏的“谢谢”。
  这让罗刚鼻头一酸,“其实平常看到这些墓碑,我都能想象他们生前的场景,守护他们是我的责任,这也是我当初转业来到这里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