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09日> > 总第2895期 > 11 > 新闻内容
从“杀甲鱼”的故事,来聊聊生命观
新闻作者:文静然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恕我孤陋寡闻,高以翔死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人。他的死,我也很心痛,但我更因为他的死因,开始思考。他是跑死的,一个本可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男子却“跑死”在娱乐圈,为什么?
  又一则关于江苏吴姓女教师监考中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大量转发,并引爆各种对当今教育方式是否“失败”的讨论,舆论的焦点在一段时间内似乎都集中在事发考场的孩子们身上。据事发学校校长向媒体记者陈述:“她很安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我拒绝相信全班几十个孩子集体冷血的分析,而对过世的吴老师的“安静”表示不能理解——作为一个明知自己患有心脏病的成年人却没有任何预防意外的措施,为什么?
  死者为大。
  关于高以翔跑个不停的原因,在刷爆网络的各种信息里,有说他在心猝之前就已经喊过自己不行了,随后不出几秒时间便应声倒地,而很多人以为是剧本需要和节目效果,等等。
  至于吴老师为什么不求救,有考场学生回忆,确实听到老师呻吟,但根本没有往严重的方向想……我完全相信学生说的是真话,毕竟十几岁的孩子,而且是全神贯注地在考试。后来也有媒体澄清,孩子们直到交卷的时候才发现了吴老师的异常情况,立即去隔壁班找来其他老师施救。但关于吴教师为什么不求救的问题,也有医学上关于心梗时是否有意识有自主能力求救的一些观点,需要探讨。且伊人已去,当时的心态实在无法还原。
  我特意找来高以翔的片子看,也百度了吴老师。关于吴老师的资料不多,流传较广的一篇文章据说是某学生家长写的,而该学生正是事发当天的几十个考生之一。文章重点描写了孩子们对于老师离去的整个过程表现出的麻木,却又云:“女儿会为了家里的一只狗死了痛苦,会为了看到蒸螃蟹,觉得螃蟹可怜而拒绝再食螃蟹……”
  我的思维迅速跳跃到几年前我们家杀甲鱼的场景。那年,我儿子大约四岁,有一天别人送了一只甲鱼,儿子很感兴趣,要养着玩。养了两天,甲鱼跑了,不几日,却又冒了出来。怕它再跑,孩他爸说:“杀了吧!”我也说:“杀了吧!”儿子不同意,我们也不理他。孩他爸开始磨刀,之后高卷袖管——他并没有干过这活——只见他夸张地将刀举起,一个戏剧舞台亮相的动作之后飞快地朝那厮杀将过去……“不许杀!”儿子忽然冲了出来,孩他爸推开他,手起刀落,甲鱼原本伸直的脖子倏忽不见了。我赶紧将早已备好的盆子捧了来,很大的一只盆,我见人家杀鸡是要用一只盆子接鸡血的,所以这盆子是用来接甲鱼血的。“血呢?”我问。却见那甲鱼又开始爬,原来它并没有死,刚才不过是将头缩了回去。它越爬越快,孩他爸举着刀在后面追,儿子哭着追他爸。“不许杀,就是不许杀。”在儿子的哭喊声中,孩他爸再次举起了刀,忽听“铛”的一声,刀落在地上,甲鱼受了惊,一跳,孩他爸也跟着一跳……
  这场闹剧最后以孩他爸摔的一个大马趴结束,甲鱼也不见了,儿子破涕为笑。我也笑了,对儿子说:“甲鱼没得吃了。”儿子说:“我不要吃甲鱼。”从那以后,儿子真的不吃甲鱼。
  唉!这样的孩子,你说他长大后会对自己的老师麻木,谁信呢?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孩子变得没有生命的活力,从而失去生活的热情和爱别人的能力,这倒是极有可能的。如何爱别人——这是生命教育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如何爱自己——这是生命教育中应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爱自己要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高以翔在喊出“我不行了”之前,他的身体其实早就发出预警;而吴老师的体检报告显示有“心律不齐”,她却连一颗备用药丸都没有。
  这样的不懂爱自己无异于自杀。有研究数据表明,“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成为首位死因”。就在前不久,我亲眼看到一个青年男子伸着双臂挺身站立于湘江大桥护栏的栏杆之上。寒风凛冽,如果风再大一点就可以将他吹倒,而他的身后是滔滔江水……围观者无数,警察都出动了,显然又是一个欲轻生者。我们的车从桥上路过,我一遍一遍叮嘱司机:“慢点,慢点,再慢点。”我并不想看,我是怕开快了惊着那个不知道为什么要轻生的年轻人。生命这样宝贵,你不珍惜,我却不能无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