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31日> > 总第2885期 > 20 > 新闻内容
北“翠花”南“春花”,为啥女人名字这么“花”
新闻作者:邓魏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邓魏
  不难发现,我们的交际圈子里,总有几个名字带“花”的姑娘!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女人的名字爱带“花”呢?
  在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基本没有名字,更不要说带“花”。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在抵制资产阶级,自然也抵制“花”。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字与鲜花才紧紧相依,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可是,那些年,人们为什么喜欢名字带“花”呢?
  一是爱美。把美女比喻成花,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而把晚辈的名字跟花紧密联系,无非是长辈朴素的祝愿。
  二是穷怕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复苏,思想开始解放,而“花”赋予了生活品质、浪漫情怀等象征意义。那时候的人们,捧一束花就能展现无边浪漫,不像如今,物欲横流,“随便花”才最有吸引力。
  三是有文化品位。在中国古代,花是美好的东西,由此还衍生了大量美好之词,比如花容月貌、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繁花似锦……别看我们如今谈起各种与花有关的名字觉得有点土,可曾几何时,这些“花”都是文化的表现呢。毕竟在那年代,北方的“大妞” “傻妞”,南方的“小红” “小芳”正满街跑!
  四是精神寄托。以中国传统文化去理解各种“花”,它们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美好品质——梅花耐寒、雪花纯洁、银花富贵、荷花高洁……我认识的“梅花”是纪委的同志,我认识的“雪花”是幼儿园的老师,而我认识的“银花”是财务工作人员。这是命运与名字的某种神秘联系,还是长期持之以恒的某种心理暗示呢?
  这么多“花”,最著名应该是“翠花”和“春花”。在这两种花里,有着中国人的小心思和大愿望。
  尽管百花齐放,但总归会落英缤纷,而“翠花”是用翡翠镶嵌成的花,它永葆富贵,永不凋谢!
  “翠花”的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唐代温庭筠的《郭处士击瓯歌》中写道:“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红楼梦》里有句:“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最有名的“翠花”当属“苗翠花”。
  传说,苗翠花是清代武林人物,活跃于广东一带,是“少林五老”中苗显的女儿,武艺精湛,有“一代侠女”之称。
  苗翠花有个儿子叫方世玉,自小练就铜筋铁骨,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少林十虎”之一。在很多电影里,“苗翠花”是“三好女人”——当女人、当老婆、当老妈都很出色,是女人们崇拜的楷模。
  后来“翠花”北上,成了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最大众化的名字。
  可为什么南方姑娘不把“翠花”留在江南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南方姑娘身材娇小、脾性温顺,想学苗翠花也难啊。
  前几年,东北人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有一句歌词——“翠花,上酸菜”,曾在当年风靡一时。翠花和酸菜,都触动着东北人的乡愁,只不过一个是精神里的,一个是物质上的。
  过去,东北人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腌酸菜用的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就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张学思少将,后来成了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弥留之际,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在东北人的饭桌上,“翠花”是酸菜,可在动画片《熊出没》里,她是一头善良的母熊。
  在《熊出没》里——“熊二”出自于北方方言的“熊”和“二”,光头强也是从东北走向世界的,所以“翠花”也应该是一头土生土长的东北母熊。
  当“翠花”在北方遍地开“花”时,“春花”正在南方锦上添“花”。
  我的朋友、同学、老乡多为南方人,其中就有不少“春花”。
  其实在南方各种旮旯里什么花都有,人们特别希望有一个名字能囊括所有的花。那该是什么花呢?
  当然是“春花”——“春天的花”。
  “春花”也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虞美人》里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句子。李煜长期生活在金陵,所以他写的“春花”当然是南方的花。
  当北方南方带“花”的名字多了,当然就没什么创意可言了,甚至还有些恶俗。
  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星驰在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用一个“如花”来反思这种低俗。
  那“如花”年方50岁,身高1.81米,体重199磅,满面胡茬,还爱挖鼻孔,不论怎么看,都跟如花女人不搭界,可她偏偏就是女人“如花”。
  梳理过这些“花”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其实是用一个名字来寄托情感,祝愿美好,甚至纪念时代。
  那么,现在是一个什么时代呢?一个追剧的时代!
  嗯,如今最火的名字当属“梓涵”“若兮”们,是各种肥皂剧里浸泡出来的,听上去洋气,其实还没当年“翠花”“春花”有文化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