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15日> > 总第2876期 > 16 > 新闻内容
辣妈研习院
新闻作者:倾诉:崔崔妈妈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该怎么跟5岁儿子说清“死亡”?
  老师,我碰到一个难题。我家崔崔今年5岁,现在上幼儿园大班。在读小班的时候,他就有问过我,“妈妈,什么叫死亡?人为什么会死?”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就说人老了就会自然死掉,不过那要过很久很久的时间。他懵懵懂懂地说,不希望认识的人变老,因为变老会死掉。
  半个月前我姥爷过世了,一直没跟他说。昨晚,跟他爸聊天时偶然说到,没想到被他听到了。临睡前,他忽然大哭着问,“老爷爷真的死掉了吗?妈妈不是说要过很久很久的时间人才会死吗?为什么老爷爷现在就死了?我不想长大变老然后死掉!”。
  我一开始跟他说变老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好好努力生活就不遗憾了,而且人死了以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但他还是哭得好伤心,我又安慰他说,未来科技越来越发达,说不定就会有吃了不变老的药。他听了这个解释才安心,还让我以后要提醒他,长大做科学家,要做出“不老药”、“不死药”……我听了一边哭笑不得,一边不禁想,我该怎么跟他说关于“死亡”的那些事?
  
在生活中坦然和孩子聊“生死”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叫“生活即教育”。“关于什么是死亡?如何告知孩子生死的意义?”我觉得都可以从生活中去教导孩子认知。
  崔崔妈妈的回答我比较认可。她告诉孩子,人会死亡,但是人死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说去了天堂或者化作了天上的星星,给孩子描画了一个美好的存在,安慰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其实,孩子在7岁以前,他们对物质的守恒定律是有一定认识的。关于人死后会去哪里,孩子们通常能够借助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荣枯,来理解生与死的现象,生出朴素的轮回观念,即:人死了之后,有一天还会重新回到地球上,成为新的生命。
  所以,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死亡”事件时,如家里的小宠物不幸死亡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埋葬宠物,在坟墓旁栽种花草来做标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意识到:物质上的分离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分离。
  在清明节等纪念亡人的日子里,也可以借助相关绘本,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活了 100 万次的猫》《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等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书、影片故事,让孩子学习如何纪念逝去的亲人。通过这些经历,孩子会对“死亡”的感受增加更丰富的层次:亲人的逝去,并不意味着只有痛苦与分离,对亡人的追思与怀念、对生与死的感怀,都会使孩子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
  等孩子到了12岁进入青春期以后,他的心灵会发生蜕变,感情也会变得更加丰富细腻,对于死亡,也会有一些更加切身的体验。比如,现实中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的、具象的事件或人物,例如小偷、杀人犯等等。他们通过大人、媒体接触到监狱、抢劫等等触目惊心的画面或新闻。这时,他们对恐惧的感知会更加真实。
  在这个阶段,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要活在当下。
  童话故事也为孩子理解生死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传说里发生过的那些关于恶如何发生、又如何被惩戒的故事,在警戒孩子们的同时,也在告诉他们:善终将战胜恶。而且,家长在跟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时,要不断的给他心理暗示,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世界上最爱护你的人,增强他对生活的自信和对生命的尊重。
  总而言之,家长要根据孩子所处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自身对生命的认知,智慧科学地跟孩子探讨“生死”这个不可回避的人生话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