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25日> > 总第2873期 > 5 > 新闻内容
浏阳达浒镇有个“书香世家”
新闻作者:  文:今日女报/凤网实习生刘聪 供图、视频:受访者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围山脚、浏阳河畔,坐落着一个被千年香樟围绕的书香村。在位于浏阳市达浒镇的这个村里有一户远近闻名、颇受推崇的“传奇”人家。这家主人名叫李学树,今年94岁,四世同堂的50多口人中,共培育出5名博士、14名硕士、24名大学本科生。
  2019年,李学树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们的家教和家风有何特别之处呢?

  潜移默化培育一家子“学霸”
  “如果没有父母的坚持,我们都不会有今天。”7月23日,湖南省水利厅退休干部、李学树长子李尤专告诉记者。
  李学树年轻时在怀化溆浦的战时中学读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学树认识到,能坐在教室里上课,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因此,李学树夫妻尽管收入微薄,但是仍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学。
  “那个时候的穷,现在想来完全理解不了,我印象很深刻,父母上山砍竹子,用竹子换来的红薯,就是我们全家的午餐。”李尤专回忆,自己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的,稍大一些就穿爸爸的,而弟弟妹妹们,穿的也都是他穿过的,衣服胳肢窝处的口子开了缝、缝了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家里的所有花销,却几乎都用在了买书和上学上。“父母一直跟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上学。”李尤专回忆,他7兄妹求学过程中,因为交不起学费和餐费面临停学停餐时,父亲毅然卖掉了家中跟随多年的大黄狗,才暂时度过难关。
  “读书的初衷不是为了改变命运,我们就是打心底认为,读书使人幸福,是一种应该坚持到老的习惯。”李尤专说,小时候就经常跟在父亲李学树的身后,他写字,自己也拿着树枝在地上写;他看书,自己也会在旁边找书看;父亲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哈哈大笑,自己也会打心眼里觉得高兴。“以前看书写字都是因为崇拜父母,喜欢模仿他们,慢慢地,读书也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太重要了。”
  正是有这种潜移默化,李学树一家四世同堂的50多口人中,走出了5名博士、14名硕士、24名大学本科生。
  如今,李尤专的孙子已经上小学了,回家做完作业后,就会来书房坐在李尤专旁边和他一起看书。说到孙子,李尤专语气中不免透着些骄傲,“小屁孩作文写得特别棒,他的语文老师表扬他,‘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比高中生写的没得差’”。
  帮扶100多名贫困孩子求学
  李尤专说,有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经不上课了,可李学树还是每天都把村里的孩子召集起来,给他们补课。哪里有孩子不读书,哪里就有李学树夫妻的身影。
  “汤光华就是我父亲从水稻田里拉回来的。”李尤专说,当时正值考试之际,汤光华父母觉得读书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种田来得实际,非要汤光华下地干农活。后来,汤光华通过高考跳出了“农门”,进入了长沙电力局工作。每年逢年过节,汤光华都会来看望李学树,表达感谢,“没有您这一拽,我可能还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呢”。
  除了劝学外,李学树夫妻还尽自己所能资助村里的贫困孩子上学。李学树的邻居汤氏姐弟,因为父母双亡而辍学在家。尽管自己家里过得紧巴巴的,李学树夫妻还是义无反顾地负担起汤氏姐弟俩的读书费用,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如今,姐弟俩也跟随李学树夫妻的脚步当了老师。至今,李学树共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孩子走上求学路。
  “早十年前,村里的书江小学因为办学条件差,面临撤并,父亲心里十分着急,担心村里没有学校,影响孩子求学,便辗转镇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求保留学校。”李尤专说,学校最终被成功保留。如今,这所村小在校师生有近千人,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
  如今的书香村,学习氛围浓厚,人人尊师重教、爱书尚学,近些年就出了400多名大学生,成为方圆百里一段“佳话”。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