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4月18日> > 总第2860期 > 18 > 新闻内容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款千万的背后
新闻作者:张倩芳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四月的一个早上,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的客户经理潘媛,接待了一位特殊的顾客。
  这位顾客名叫马旭,今年86岁,她要办理的业务,是将到期的七百万理财产品,捐到自己的家乡——黑龙江木兰县。随行的还有她的丈夫和两位自称是来自木兰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由于近年来网络诈骗猖獗,加上数额巨大,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求助,并及时与木兰县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最终得到核实。两位随行人员身份属实,捐钱也是真事。让人惊叹的是,去年老人已经捐出了三百万,加上这七百万,老人已经向家乡捐了一千万!



  这位穿着迷彩服,身材矮小的普通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一千万元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要捐出去呢?
  答案再次让大家惊叹:现年86岁的老人竟然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
  马旭14岁当兵,作为医务兵,她参加过抗美援朝等战役,战后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28岁时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成为所在部队仅有的两名女兵之一。
  有一天,马旭看着训练的战友,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我是军医,如果我不跳伞,部队都坐飞机跳伞跳下去了,那我还有啥用呢?
  当时,马旭的身高只有1.53米,体重只有70斤,远不能达到训练要求。而且,那时并没有女兵跳伞的先例,部队领导收到她的请求后笑着说:“跳伞可不是踢毽子,也不是跳绳。你呢,回去多吃点饭,把身体养好了再说。”就这么打发了她。
  可马旭并没死心,她灵机一动,在自己住的房间悄悄地做起了手脚。她挖了个三尺深的坑,沙坑前摞起两张桌子,每天一回家就偷偷训练。看过体操运动员最后的站桩吧?能站稳的都是硬功夫。
  半年后,部队对空降兵进行考核,矮小的马旭再次出现在训练场上。
  两只腿平稳而扎实,一点没毛病。上千名男兵围着看,不由自主地鼓掌。
  从此,马旭开始和其他男兵一起正式训练跳伞,这一跳就是二十多年。20年里,她跳伞20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离开空降兵队伍后,马旭一直在武汉总医院做主刀医生,马医生不但医术精湛,还能熟练运用英日俄三国语言,令来访的外国专家都赞叹不已。
  上世纪80年代,马旭和老伴以大校军衔离休,两人住在武汉郊外一个僻静的小院,平时练练操,种点蔬菜,日子过得惬意而舒适。为了事业,他们年轻的时候放弃了生育。退休后,他们依然停不下来,凭着多年的跳伞经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位老人用大量时间继续他们的“发明创造”。在海拔五千米的格尔木,二老亲自上去实验,接连发明了充气护踝、“供氧背心”等多项专利。
  尤其没想到的是,退休几十年,马旭和老伴儿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当时相关领域的空白。这些发明创造获得的报酬,马旭老人都全部存了下来。
  老两口平时不花什么钱,穿的都是部队发的军用服,十几块的一双鞋都可以穿好几年。这一千万,竟然就是这么一点点攒起来的。
  从当兵开始,马旭就再也没回过家乡,家乡已没有亲人,只有儿时的记忆。去年参加战友聚会,马旭第一次向东北的战友表达了捐款的心意。
  马旭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得响应习主席精准扶贫的号召。我家是北大荒,没有大工厂,也没有矿山,也没有铁路,是贫困县。我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为家乡做点贡献。
  眼下,位于木兰县中心的“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已经动工。马旭的捐款也为她赢得了“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荣誉。然而对于这对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荣誉已是身外之物,他们的善举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的忠诚与信仰,同时,平静而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