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11日> > 总第2834期 > 17 > 新闻内容
孩子间谈钱伤感情吗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今,有些孩子也开始想着做生意,而且还把目标客户瞄准了自己的同学,您还别不信……近日,益阳家长李女士在今日女报/凤网“辣妈联萌”微信公众号后台爆料:孩子居然靠跑腿费赚钱了。记者调查发现,念生意经的孩子还不少呢。那么,这小小年纪是有了“生意头脑”还是“惟利是图”呢?孩子之间谈钱,会不会伤了感情?
  初中生卖零食一月赚600多元
  李女士的儿子叫栋栋,是益阳一所中学的初一学生。在一次给孩子洗衣服时,她发现孩子兜里多出来110元钱,看到这“多”出来的钱,李女士担心孩子是不是拿了别人的钱。等她找来孩子一问,栋栋的解释竟是——“这钱是我赚的”。
  在李女士追问之下,栋栋这才说出了真相,比如同班同学要买学习用品但不愿跑腿,对方要栋栋去买,还给2.5元钱跑腿费;尝到甜头后,栋栋就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商机”,后来还帮同学买零食、早餐。有一次,两名同学肚子饿得咕咕叫,栋栋立即主动拿出两包饼干和一盒牛奶,以10块钱“卖”给了这两位同学。
  李女士说,她了解情况后感觉比较头疼,对于儿子在校园里“赚钱”的事,不知道该如何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长沙芙蓉区读初中一年级的玲玲家是做食品生意的。自从她从家里带特色零食去学校被同学追捧之后,玲玲发现了商机。之后,她每袋加价两角钱出售,结果被同学们抢购一空。回家一算账,竟净赚了10多元钱。随后,玲玲的书包里经常一半是书本一半是零食,她卖得较便宜,又清楚同学们喜欢什么包装、口味的零食,一时“生意”红火,一个月后净赚600多块钱。
  不过,玲玲妈妈告诉记者,老师知道后,跟他们沟通,最终还是终止了女儿的“买卖”,“一个是学校不允许,另外觉得孩子还没到挣钱的时候。”
  通过同学赚钱的孩子不少
  连日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校园,像栋栋这样通过发现同学需求,来赚钱的孩子还不少。
  网友“老喵了个咪呀”爆料,他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经常在学校帮同学干活赚钱。外教课从一楼到四楼,帮同学扛书包就可赚4块钱,放学后帮同学跑腿买零食能赚2块钱。当他对孩子的做法提出质疑时,孩子却说:“同学自愿给的,我用自己劳动赚钱不行吗?”
  在长沙开福区读初三的小菲告诉记者,每年开学,都有同学从高桥文具批发市场淘一些新颖别致的文具,如果有人觉得好看,这同学就和大家说好“帮忙代买”,比如2块钱一支的自动笔,卖给同学3块一支;1块钱的橡皮,卖给同学1块5。他若手里没有的东西,还提供预购服务,但价格也要加几元钱。
  是孩子惟利是图还是有商业头脑?
  相对于孩子们对“赚钱”这事的理所当然,家长的心绪要复杂一些。在凤网“辣妈联萌”的论坛上,家长们的观点上也出现两极分化。
  有些家长认为,在如今这商业时代,孩子有商业头脑值得鼓励,别暴利就好。不过,他们大都觉得,孩子有商业头脑需要引导,比如把赚来的钱给班里买书,丰富图书角;给爷爷奶奶买水果,孝敬老人;或者捐给失学的孩子等;也有家长认为,现在社会风气坏了,连小孩子都“唯利是图”。网友“萌萌哒”说:“我们小时候,都有一颗天真无邪、质朴无华的童心,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果能因为帮助同学而受到老师表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现在,生活好了人心变了,连最纯真无暇的童心也变了。
  家长应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的边界
  针对孩子在校园和同学“谈钱”是否妥当的争论,中南大学心理学专家郭平教授表示,当我们付出劳动的时候,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个没有什么错误之分。但对于孩子在校园里“赚钱”究竟应不应该支持,家长还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帮同学代买学习用品本是助人为乐的好事,可孩子却将助人为乐转换为以金钱作为代价,就有悖于传统美德的教育观。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说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报酬,尤其对象是亲友、同学时,有些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有些家长认为,会赚钱的孩子财商高,其实,这可不一定。财商是指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金钱观、财富知识、赚钱能力等,而“爱钱”是一种把钱放在重要位置的价值观,因此“爱钱”不等于“财商”高。
  未成年孩子的金钱观还未完全形成,社会认知水平不足,需要家长帮助他们明确行为的边界,正确的引导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