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30日> > 总第2829期 > 5 > 新闻内容
部队“给了饭吃”,哥哥“立志报国”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欧阳婷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400多公里,从长沙到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四合村。顶着烈日,一路奔波,交通工具都换了好几茬……8月19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经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南疆铁道兵烈士陈洪兴的家人。



  初次见面,78岁的姐姐陈贵香和60岁的妹妹陈考香热情地迎了上来,“真的很感谢你们,我们一直想知道哥哥到底葬在哪里”。
  在陈氏家族的族谱中,是这样记载陈洪兴的:“生于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二日寅时,殁于公元一九七五年,参军死后葬于新疆。”但只有最亲近的家人知道,这区区数十字的描写,概括的却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母亲有五个孩子,他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回忆起弟弟陈洪兴的往事,姐姐陈贵香泪如雨下。当年,由于家里需要负担五个子女,日子过得格外艰难——每天靠红薯填饱肚子,有时候红薯都不够,便只能去野外采摘一些还未成熟的芭蕉抵饿;孩子们的衣服全是麻布做的,上面“补丁叠补丁”,但衣裳再破,也还得姐弟五人轮流穿,一直到完全穿不了为止。
  时光荏苒,一眨眼陈洪兴便23岁了。1971年,陈洪兴突然决定去当兵。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更懂事。”妹妹陈考香告诉记者,“别人都不知道他为何要去当兵,但我知道”。原来,大哥曾偷偷告诉陈考香:“部队管饭,去当兵就不会再给家里添负担。吃了国家粮,就要报效祖国!”
  抱着这样的信念,陈洪兴参军了。“出发的那天,全家人都到车站送他,甚至还来了不少村里的邻居,因为大家认为当兵是给全家和村子添光彩的事!”陈考香说,至今她都记得父亲对哥哥的叮嘱:“既然去了部队,就要好好干,你不仅是家里的一分子,也是国家的一分子”。
  陈考香还记得1974年,哥哥回家探亲的场景。“他每月只有6元工资,却带回来一斤价值20元的毛线,让妈妈织一件毛衣给二哥。”陈考香说,因为吃二哥的醋,自己一整天没有理哥哥,直到他临走前答应“下次回来,我也给你买”才作罢。
  可是,没有“下次”了。探亲结束返川,陈洪兴跟随部队加入南疆铁路建设,负责铁路隧道的爆破工作。
  “哥哥本来要退伍的,但是部队安排他留下带新兵。”1975年3月的一天,陈洪兴照常在隧道中安置炸药,然后跑出去点燃引线。
  一阵炮响过后,陈洪兴发现还有几个点没有引爆,于是,他进入隧道查看——谁知,顺着引线姗姗来迟的火星突然点燃了剩下的炸药,“砰”地一声巨响,人没了!
  “下葬的时候,陈洪兴的身体部位都没有找全。”陈洪兴的战友陈家明告诉记者。
  陈洪兴牺牲后,部队来了一位首长和一名警卫员,把陈洪兴的遗物带回了家。得知消息的母亲谭有梅当场晕了过去。陈考香回忆,当时和首长一起来家里的警卫员长得特别像哥哥,村里人还曾安慰母亲:“老天爷帮你把人带回来,给你瞧上最后一眼。”
  陈洪兴的牺牲并没有让家人一蹶不振,反倒更生敬意。陈贵香说,或许是全家人对弟弟的感情太深刻,后来,自己和妹妹都嫁给了军人。如今,陈洪兴的侄儿陈哲光更是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兵,继续大伯的梦想”。
  后来,母亲谭有梅曾带着小儿子去往新疆,希望寻到陈洪兴的埋葬地。“可惜他们只能隔着一条长河远远看一眼大哥曾经牺牲的地方,至于埋葬在哪里,时间久了,不得而知。”陈考香说。
  好在,这一次记者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陈考香说:“我们姐妹年纪大了,新疆太远啦,去不了。如果有机会,我们会让晚辈过去,为我们的哥哥献上一束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