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7月20日> > 总第2823期 > 21 > 新闻内容
请不要混淆传统女德与男女平等
新闻作者:文/骆晓戈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么是传统文化中的女德?近几年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呼声高涨,频频见到一些学术刊物也推出了儒家文化与男女平等的专题或专栏。更有一些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开办“女德”班,一时大有混淆传统女德与男女平等之感。
  儒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以至于在当代学界有儒学、儒家、儒教之说,也有了不同的论述边界。由此可见,要论述儒家文化不容易,阐述传统文化与男女平等更是不容易。
  狭义的传统女德指的是,以儒家传统的伦理纲常,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为基础的礼教,对女性的规训和戒律,统称为“三从四德”,也称之为女德。所谓的“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容、妇言、妇功”。为传播“三从四德”,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盛行训女词、女诫、女论语一类传统女性读物,这些读物宣扬“男尊女卑”、“男主女从”,漠视女性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对女性进行所谓应逆来顺受,沉默屈从的规范和训导,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女性深受“神权、政权、夫权、族权”四大绳索束缚的思想枷锁。
  男女平等观念是现代法制社会的伦理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中国政府郑重宣布的基本国策。因此,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有现代人的眼光和甄别能力。
  传统女德,以牺牲广大女性的权益和发展为代价,来维护父权制的封建专制。儒家关于女德的论述,通过教化女性顺从男性,实现治国安邦,服务于皇权下的父系家族自治,无疑是一种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模式,因此尊儒几乎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倡导。而中国迈入现代社会变革后,传统女德逐渐被淘汰——首先,“五四运动”揭开批判封建礼教解放妇女的序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新婚姻法,废除童养媳,扔掉裹脚布,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思想进行过一系列清算。
  “温故而知新”,批判地学习传统文化正是为了创新。而“三从四德”正是传统文化中属于封建礼教和维护父权制家长专制的糟粕,是应该摈弃和清除的。当今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婚姻和职业发展权,女性在今天的社会工作岗位建功立业,已经形成社会共识,成为社会的主流现象。占人口一半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男性一样,她们传承着“仁者爱人”优良传统文化;她们运用着“义利之辩”抵制物质欲望的诱惑,她们践行着“修身齐家”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她们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勇于道义担当,成为众多行业的领军人物、排头兵。彻底摈弃传统女德,女性才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四自”新人,成为传承文化创新的主体。由此可见,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男权化的梳理,才是实现男女平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