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07日> > 总第2817期 > 10 > 新闻内容
“历”与“力”
新闻作者:文/石川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逢人事调整时常听一些人私下聊起:这次我们单位选处长应该轮到张某某了,王某某虽然工作能力强,但是资历浅点,可能还轮不到他。听到这些,笔者心中不由纳闷:人事调整是组织的事,为何组织上还未动议和走程序,民间却在私底下排出了结果?细细想来,原来这是人们常说的“论资排辈”的思维惯性在影响着选人用人。由此,便让人想到了“历”与“力”的关系。
  这里谈到的“历”,指的是经历、阅历、资历、学历等,而“力”则又特指能力与水平。“历”与“力”,是我们在识人、选人和用人中必须要考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历”与“力”如何权衡,孰轻孰重,牵扯到用人导向,也关乎一个单位人力资源的盘活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拥有“历”确实十分重要。只有亲自学过、亲自见过、亲自做过或亲自经历过的事物,我们对其才有基本的感性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打过交道的人与事也会越多,经验也会越丰富。“实践出真知”“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想知道水的冷与热就得亲口喝一喝”等名言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成长得厚实,就要多实践、多学习、多经历、多积累,拥有更多的“历”。一个没有任何“历”或者历少资薄的人要想一下子得到别人信赖或看重,恐怕没那么容易,多半会被人判断为涉世不深和“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历”与“力”不仅读音相同,在彼此所指的意义上也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一般而言,“历”得愈多“力”就越大,“历”得越少“力”就越小,但“历”与“力”,却又不是一回事。拥有“历”,只能说明这个人有所学习、有所经历、有所体验、有所见识,但并不等于这个人就一定拥有较强能力。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一种力量。任何一种活动的开展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对待,而且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能力是需要在学习中催生,在经历中锻造,在见识中提炼,在实践中体现的。一个人要想有能力有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接受鲜活的实践洗礼,必须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现实中,既有“历”又有“力”的人,无疑是最受欢迎和尊重的,也肯定是所在单位的中坚与脊梁。但有资历没能力、有学历没水平的人确实不少,资历浅能力强、学历低水平高的人也大有人在。那些年纪一大把,经历的事情无数,但办起事来总是犯糊涂的人,是历多力弱的人,只能被称作庸人。那些学历上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但处理实际问题却不尽如人意的人,只能算作“高分低能”或是纸上谈兵之徒。而那些资历浅或者学历低但处理事物得心应手的人,却又常常需要接受组织不断的考验。如果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只重资历、年龄、学历,不看实际能力与水平,就会在单位或地方造成“跑学历”、“比资历”、“熬年龄”、“守摊子”等不良风气,妨害工作的推动和事业的发展。
  单位的运转、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最需要的却是人们的“力”。因为只有“力”才有牵引性、推动性和撬动性,才能促使事物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落后走向先进、从粗糙走向完美、从野蛮走向文明。只有有“力”的人才能“吃得开”、担得起、撑得住,也才能让人信服和佩服。但是,“力”不是天生的,“力”需要学习,需要思考,需要实践,需要经历,需要历练。也不是有“历”就自然有“力”的,只有在丰富的“历”中勤于和善于感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善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增一能”、 “温故而知新”、不犯同样的错误,才真正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力”。
  弄清了“历”与“力”的内涵、联系与区别,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我们识人、选人、用人便拥有了明晰和遵循:既要看“历”,更要看“力”,最好是既有丰富的“历”又有惊人的“力”,并在用人中做到不拘一格,量才而用,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唯如此,我们的干部和人力资源管理才可称切中要害、抓住本质,也才能避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唯年龄”等片面性,调动和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