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4月05日> > 总第2808期 > 9 > 新闻内容
女大学生拍摄纪录片:山里的“红糖好人”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寒冰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期末考试作业,会在近一年时间里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纪录片类优秀作品等9项大奖。
  “为了这份作业,我们用了一百分的准备和努力。”4月1日,带着自己的期末作业、纪录片《一颗红糖的梦想》从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现场回到长沙,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15级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李丹有些兴奋。当她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发现这份期末作业并非只是获奖那么简单。


  
新闻系学生关注“红糖之梦”
  “真是没想到!李丹和同学给我拍了这个纪录片后,很多热心人通过网络或淘宝店找到我。他们不但在我的店里买了很多红糖,还问我当地是否需要支教老师,村民们还缺什么物资。”4月1日晚,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纪录片《一颗红糖的梦想》主角周建仁通过微信与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聊起李丹时,非常感慨地说:“她们拍这个片子,是做作业,但同样也是在帮助当地的贫困村民。”
  李丹是一名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的“95后”,就读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15级新闻采编专业。去年4月,因为要完成本学期的视频拍摄作业,李丹通过微博找到了周建仁。
  周建仁是一名“90后”公益创业者。他在大连理工大学就读期间,曾前往贵州看望支教的姐姐周蓓蕾,从而接触到深山里的一群留守儿童。在大山里,团圆的时光是短暂的,漫长的留守才是常态。当地一名外出务工的村民告诉他,要是村里也有能赚钱的活,只要不比城里低太多就会留在家里,因为“谁不想待在老人孩子身边呢”。村民的话像风铃一样,“叮叮咚咚”老在他耳边回响。2016年,周建仁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册亨开始创业。周建仁发掘了当地布依族传承千年的土法红糖熬制技艺,和村民合作成立了土法红糖合作社,实现了手工红糖的批量生产。工厂建成后,外出务工人员逐步返乡就业,孩子们的童年不再缺少父母的陪伴,周建仁用小小的红糖厂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得以团聚。
  “在网上看到周建仁的故事后,我就被他深深打动了。”李丹告诉记者,当时老师要求大家随意取材,拍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就想拍一部纪录片,拍周建仁。”
  “95后”李丹想拍周建仁,但“90后”周建仁不觉得自己应该被拍。“我当时在册亨的工期结束,马上要去其他地方做下一步工作,因此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周建仁说。
  抱着“不成功不罢休”的劲,李丹每天试着通过微信说服周建仁接受她们的拍摄。“这期间,我找了很多关于他以及村里的资料,和他聊扶贫、聊红糖制作、聊乡村建设。”最后,周建仁被李丹的认真劲打动了,“我就只好推迟自己的工期,想着帮这些学生完成作业吧。”周建仁说。
  周建仁一同意,李丹立马就与刘勇、唐焕、包鹏程、谢超等4名同学为去册亨做准备。“这个拍摄,学校会提供一些资金扶持,但还不够。”于是,李丹减少了自己的生活开销,又向父母寻求一些“爱心资助”。5个人一起把拍摄基金搞定后,李丹就与两位负责拍摄的同学坐上了去贵州的火车。
  
“劳其筋骨”做作业,真情实意记民生
  经过几趟转车,当李丹与同学到达册亨县时,她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之前从周建仁那里了解到当地很穷,但没想到条件会那样差。”
  因为红糖的制作原材料多在高山上,李丹和同学们要想拍摄实况,就必须爬山。“路是泥巴路,凹凸不平,路边也没有围栏,上面还时不时有石头滑落,旁边就是悬崖。我们坐在车上都不敢乱动,生怕动作大一点就掉下去。”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丹仍心有余悸,但也因此对周建仁的付出和村民的不容易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在几天的拍摄接触中,李丹看到了周建仁为帮助并不相识的村民脱贫致富而付出的努力。“厂房施工、收割甘蔗、改良红糖配方,他都亲力亲为,这对一个城里人来说,并不容易。作为同龄人的我们都被他的这股劲儿所打动。”其间,李丹被各种蚊虫虱子叮咬得全身肿包,村民看到了也心疼,说“这个女娃李丹不容易”。李丹不以为意:“在那里我真没把自己当女生,连续几天没洗澡,就跟着周建仁在村里山上转。”
  跟着周建仁,李丹也结识了当地的村民,从最初只是想拍周建仁,到拍摄留守儿童、返乡打工村民、孤独老人。“我发现这座大山,有种特殊的魅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不管是人还是物,都那么让人感动。”李丹说,“当时我就想用镜头纪录下村里的情况,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这里,或许也会有像周建仁一样的好人来帮助大家。”


  
凡人大爱,奖金捐给册亨留守儿童
  拍摄完,李丹回到学校与同学一起,熬夜十多天做出15分钟的成片,取名《一颗红糖的梦想》,因为“他用一颗小小的红糖实现了留守儿童的团圆梦想”。然后,她踩着点传给第23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参赛。让她意外的是,去年6月初,她收到了上海电视节发来的前去上海领奖的通知。在那之后,本是学期作业的纪录片,成了国内多个影视奖项的得奖者。其中,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的事让李丹非常难忘。当时,全国仅有三部大学生纪实类作品获此殊荣,另外两部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
  今年3月28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盛典在海口举行,这个作品再次摘得纪录片单元优秀作品奖。
  “获了9个奖,有4万元奖金,但我和同伴们商量好了,把钱捐给册亨县的留守儿童,希望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李丹说,在当地拍摄时,看到很多人家里一贫如洗,有些村民家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视机,好多孩子穿着很大的拖鞋在外面跑。
  虽然有人说他们如此做是想出风头,但李丹很淡定:“做每件事总会有各种声音出来,我也管不了,只要自己心里觉得对就行。”谈及未来,她希望自己能继续在纪录片上行走,更希望自己能像周建仁那般,用自身能力帮助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