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22日> > 总第2806期 > 10 > 新闻内容
“学生兴奋剂体测”暴露多重问题
新闻作者:文/戴先任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在官网公布了2018年第一批违规信息。其中,两名女中学生田径运动员在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中被发现使用了违禁药物。
  (3月19日《工人日报》)
  此类问题并非首次出现,甚至已经多次出现,不仅是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考试,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此类现象也不鲜见。
  这背后暴露了几重问题,一是兴奋剂日益向竞技体育外扩散,比如在一些电商网站搜索“中考体育”等关键词,也会出现各种打着“功能性饮料”旗号的违禁药物搜索结果。有的网站还公然声称赛前促耐力、体力,适合运动员、公务员考试和中高考长跑体能测试”,公开出售违禁药物。
  另外,这也折射了不讲诚信的不良风气影响了一些学校与学生。不仅是服用兴奋剂类药物,像诸如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替考等现象也是屡屡发生。这让考试成了拼关系、作弊的“秀场”,学生在学校就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耳濡目染,对他们是上的“最坏的一课”。
  再者,体育考试服用违禁药物,也折射了体育在教育中被忽视的尴尬。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差,并不是他们对体育活动天生就没兴趣,而是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他们没有培养体育爱好的“闲情逸致”;而有些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专攻测试项目,没有注重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更是将体育应试化。
  没有“对路”的学校教育,家庭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易让孩子沉迷于网络。这些都使得青少年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丧失了对体育活动、户外活动的兴趣,从而只在体育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甚至“请”违禁药物帮忙。
  不管是特长生体育考试,还是中考体育考试,学生使用违禁药物,违背遴选体育人才的初衷,破坏了考试公平。对此,一方面需要严格把关,加强体育测试过程中的兴奋剂检测;另一方面,要从源头治理,严打违禁药物的供给方。
  另外,也要避免体育考试变成应试教育,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要认识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唯分数论,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样,学生使用兴奋剂体测的不诚信现象才会慢慢绝迹,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慢慢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