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22日> > 总第2806期 > 10 > 新闻内容
“容”与“融”
新闻作者:文/石川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是群体动物,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慰藉和寄托,谁都不愿自己孤独地生活,也不愿被人称是孤家寡人、孤苦伶仃、孤芳自赏的另类,都想能融入人群、广为社会认同和接纳。然而,在现实中总有些人欲“融”而不达,也影响事业的发展。这自然让人想起了“容”与“融”的关系。
  “容”,尽管语义有多样,但主要是指宽容、包容、容纳、容忍、谦让之意;而“融”,则主要用作表达融化、融入和调和、和谐之情形。将“容”与“融”放到一起,不仅是因为两者同音,更因为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容”与“融”具有相当的因果关系:“容”是“融”的前提和条件,“融”是“容”的铸就和结果。一个人要想融入人群和社会,首先就要学会能“容”和善“容”。
  那些欲“融”而不达的人,多半是不明了“容”与“融”的辩证关系,只想同社会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但在做人上却与“容”字沾不上边,没有兼容并包、豁达大度的品质,而是心胸狭隘、锱铢必较。这种人为人偏狭、刻薄,只注重自己的存在,说话做事从来不会设身处地考虑他人之心理感受,对待别人的过错或不足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的人别说不能融入他人的心田、获取他人的尊重,能够不招来别人的敌视和拳脚相加就是一种万幸。这样的人更不可能受到别人的拥戴,也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头上能跑马”,说的是那些具有雄才大略,能指挥千军万马的人都具备超人的“容”的肚量和气度。蔺相如对廉颇傲慢无礼的宽容忍让,最终感化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千古美谈“将相和”,使赵国虽小而无人敢犯;周恩来总理以其容纳天地的博大胸怀,在外交上奉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方针,造就了他伟大人格,树立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同样,邻里间团结和睦需要“容”,夫妻间白头偕老离不开“容”,一个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处处离不开 “容”。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容”的气度、“容”的风范,不仅能融入他人与社会,还会让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得到他人的宽容,始终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进而也就具备了成就事业与人生的人脉基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要具备“容”的大度,也不是能装得出来的,更不是想有就有的,它需要志存高远,不计较眼前得与失的远大境界;需要有“人各有所长,人无完人”的清醒认识;需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心;需要有“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的良好品德;需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宽厚仁慈;需要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宽广胸怀。真正具备“容”的品质的人,心里总是装着长远、装着快乐、装着满足、装着简单、装着理解、装着欣赏,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
  “容”与“融”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只是理解为纯粹的因果关系,还有“容”的度的把控和“融”的性质与方向的掌握。“容”,不是不讲人格的低三下四、阿谀奉承,不是不讲个性的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是不要原则的放纵、放任和“和稀泥”,而是要容得下不同意见、不同风格、不同色彩、不同个性、不同种类,在名利面前不搞斤斤计较。“融”,不是盲从,不是随波逐流,不是沆瀣一气,而是汇入潮流、融入主流,即便是工作的需要或一不小心融进了乌合之众,也要合而不同,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唯如此,我们就把准了“容”与“融”的要义,既朋友遍天下,人生之路畅行无阻,又彰显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人生在世,不“融”,肯定会被认为是星外来客、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要“融”,就要以“容”求“融”、以“容”换“融”;但“容”不是乱“容”和滥“容”,而是要“容”之有度、“容”之有术。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做人的真谛;做到了这些,也就养就了为人的高超境界和炉火纯青。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疑需要不断地追求、不断地修炼。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