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0月12日> > 总第2773期 > A10 > 新闻内容
管教≠管“叫”,别做“咆哮妈妈”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上10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什么关系?说!到底什么关系?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反数啊……’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最近这个关于小学生妈妈的段子在朋友圈广泛流传,很多家长笑过后,都会觉得这个段子也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应该怎么陪?这些问题一直是让家长既纠结又头疼的问题。到底是孩子写作业有问题,还是家长心态太急躁?面对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家长们怎样才能调适好自己的心态?
  
必陪型家长:“咆哮家长”不少见
  “我就是那个咆哮的家长,语文生字作业、英语默写作业,每天陪她做作业时就没有不生气的时候!”益阳刘女士说,读二年级的女儿写作业非常磨蹭,经常是写一两行字就要玩一会,每次陪女儿写作业都会惹得她火冒三丈,很多次为了压下怒火她都会在心里念叨很多遍“亲生的、亲生的”来宽慰自己,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咆哮”起来。
  “现在很多作业就是给家长做的,比如一些奥数题啊、手工作业啊,如果孩子很磨蹭,不陪她做作业,指望孩子能自觉,就等着被老师点名了。”在长沙市一家医院当医生的陈女士对“陪写”也是很头疼。陈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三年级。虽然陈女士说女儿实际上还是比较乖的,但碰到她不自觉时还是会忍不住骂几句。“三年级小朋友要用水性笔做作业了,她三心二意地做错,留下很多‘墨坨坨’在作业本上,不发几次火她就不长记性!”陈女士感觉做“咆哮家长”是迫不得已。
  就陪写作业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长沙十几名小学生家长,其中大部分都曾因为作业问题“咆哮”过。网络大V、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也在微博上幽默吐槽:“有人问我为啥不自己教豆豆英语?我觉得,自己教肯定不比别人差,大学时我可是王牌家教,把一个学生的英语从18分提高到72分。但问题是,我亲自教豆豆会非常影响我们的母女感情啊!教上一会儿,分分钟变成咆哮模式。为了维持我在豆豆面前年轻漂亮优雅温柔的妈妈人设,我必须不能自己教,必须请别人教!”
  
不陪型家长: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不必咆哮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必陪型的家长,也有不陪或者暗暗监督的家长,他们认为“咆哮”的家长实际上是教育过程中过度焦虑了。“我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就要求:家里人不准陪写作业,孩子必须自己完成。”曾做过老师的李女士一直对陪孩子写作业持反对态度。她认为,应该从小就要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学习、写作业就是孩子的责任。孩子只有在作业不会做时,才能找家长。
  “一开始,我儿子实际上也不自觉,但是我觉得对孩子一开始不要要求那么多,主要锻炼他的独立意识。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他现在读小学六年级非常独立,成绩也还不错。”李女士觉得,家长陪读时咆哮是有些焦虑过度,孩子就是磨炼出来的,家长不能惯。当然,她也说,不陪读也有缺陷,他儿子的字写得不太好,但她觉得不陪读的做法还是值得的。
  在长沙做小吃生意的陈女士不能陪儿子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太忙没有机会陪读。但她要求儿子的作业必须要在学校就完成,平时再忙,陈女士还是会抽空检查孩子的作业,并要求儿子的作业笔迹一定要工整。如果是老师批改的错题,她还会要求儿子说出改正的理由,并让孩子加强错题复习。如今,上小学四年级儿子的成绩很不错,也很独立。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参与太多,让孩子失去主动性。所以,有些家长采取了暗中监督的方法。雨花区的何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教育方式是“放养型”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表面上他不会陪着女儿做作业,但实际上会悄悄地定时注意女儿的动向。只有女儿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会陪写一下,平时还是让女儿自觉为主。久而久之,女儿慢慢地会主动完成自己的作业了。
  
专家建议:“咆哮家长”陪读时多往孩子能力上考虑
  到底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要怎么陪,陪到几年级才合适?长沙亲子教育专家闫玉兰认为,对待陪孩子做作业这个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自觉性强的孩子,家长就可以放手。而对于自觉性差的孩子,家长的陪伴就显得很重要。
  闫玉兰说,在陪写作业时,她建议家长首先要识别孩子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家长们应该多往能力方面想,而不要往态度上考虑。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的能力问题,当成态度问题来对待,所以会骂孩子不认真。比如,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这其实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家长却当成态度问题来训斥。家长要先安下心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鼓励多欣赏,并要勇敢放手,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周南梅溪湖小学校长助理王迎春老师也认为,如果家长想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首先要制定一个训练计划,也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然后按照计划进行训练,一步步推进。比如,让孩子坐下来10分钟,再玩5分钟,然后慢慢把坐下来的时间增长到15分钟、20分钟,让孩子越来越坐得住。“只要家长能‘咬牙’坚持,孩子从小一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年级,家长就可以更加安心地‘撤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