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张爱玲的小说《色戒》,郑苹如的名字也许就随着1940年2月某个寒夜的枪声走进历史,被人淡忘;同样也因为《色戒》,绝色特工郑苹如被蒙上香艳色彩,她的悲壮殉国也深陷与汉奸的桃色流言。
事实上,《色戒》是虚构与现实的勾兑,张爱玲借郑苹如的框架,投入自己的经历与观念,创造出一个为情欲放弃革命的女特工王佳芝。人们将王佳芝与郑苹如画上等号,却不知这个等号羞辱了一个圣洁的灵魂。
郑苹如是旧上海名媛,她的美貌随着1937年7月的《良友》画报而闻名全国。在那期的画报封面,郑苹如身着丝绸旗袍,一头精致的卷发向后梳理,青眉如黛,眼如皓月,梨涡浅笑,迷倒众生。因她身份特殊,《良友》画报只留下“郑女士”三字说明。
她的确身世显赫,父亲郑钺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是加入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母亲则是日本望族小姐木村花子,对中国革命十分同情。1917年,木村花子随着郑钺回到中国,改名郑华君,1918年生下二女儿郑苹如。
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的爆发,郑苹如完全可以凭借中日混血的家世、美貌的长相、良好的教养跻身上流社会,轻易成为社交名媛、电影明星、豪门阔太。可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她的中国意识彻底觉醒。1932 年上海战事爆发,郑氏满门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上海沦陷,郑家以华君夫人的日本身份留守上海。郑钺曾任高等法院上海租界的首席检察官,凭借显要的身份和妻子的国际关系,他接触到中日各方秘密情报,成为中统上海潜伏组织的协助者。郑苹如后被中统秘密发展为上海区情报员,甚至连父亲都瞒过了。
那时,郑苹如还是19岁的上海大学生,青春美貌,颇有侠义心肠。因为那半个日本人血统,她成为最合适的对日伪特工。凭着母亲的关系和一口纯正的日语,她很快打入日军驻沪各机关的中上层交际圈,截获大量情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汪精卫叛变投日的机密。可惜重庆方面忽视了这条情报,没有阻止汪的叛国。但郑苹如的情报能力还是引起了重庆的高度关注,她接到一个万分危险的任务——接近并铲除汪伪政府的特务头子丁默村。
丁默村原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投靠汪伪政府后,伙同日本人重创了上海谍报网。他杀人如麻,城府极深,连日本人都觉得他“几乎见不到笑脸”,他主管的极司菲尔路76号特工总部被称为“杀人魔窟”,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
凶残狡诈的丁默村被重庆政府定为头号锄奸目标。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行动更加谨慎,但他同时有个致命弱点,贪恋女色。中统决定抓住这个弱点,派郑苹如用“美人计”除掉丁默村。不久,丁默村在上海的社交场合“偶遇”了21岁的郑苹如,这个老练的特务对郑苹如神魂颠倒,两人频频约会,暗杀计划似乎一步步走向成功。
中统开始布置“刺丁”。第一次行动,他们提前安排好杀手,让郑苹如邀请丁默村赴约。不料丁默村好像有第六感,轿车中途掉头,刺杀计划失败。
1939年圣诞节前夕,中统又策划了第二次“刺丁”。那一天傍晚,丁郑两人约会归来,车过静安寺,郑苹如娇声说:“圣诞节到了,该送礼物了呢!”丁默村问她想要什么,郑苹如回答就顺路买件皮大衣。轿车在“第一西比利亚”皮草店停下,丁默村让郑苹如挑选,自己在一旁抽烟。透过橱窗玻璃,他突然看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瞬间夺门而出……子弹擦过轿车的防弹玻璃,丁默村再次逃过一劫。
郑苹如的身份完全暴露。为了不连累家人,她坦然走进76号魔窟。面对酷刑折磨,她辩称自己不满丁默村移情别恋,不甘心被玩弄才雇凶杀人,拒不承认与中统的关系。汪精卫、周佛海的夫人以世交长辈的身份来劝降,她不为所动。汪精卫又劝郑父出任伪职以换取女儿性命,也被郑父拒绝,他想起他对女儿的嘉勉:“为了国家,什么都可以牺牲!”而这句话,此刻正支撑着他痛苦的心。
1940年2月,郑苹如被汉奸特务秘密枪杀于沪西的一片荒地,年仅22岁。那一天她穿着金色的靴子,打扮得美丽端庄。郑苹如牺牲的第二年,父亲郑钺抱恨而终;1944年1月,哥哥郑海澄在重庆空战中牺牲;同年8月,未婚夫王汉勋上校在衡山牺牲。抗战八年郑家满门忠烈,天地同悲。而郑苹如这位民国名媛,用宝贵的生命实践了“为了国家,什么都可以牺牲”的誓言。
如果国难当头有人爱上汉奸,那可能是现实中的张爱玲,虚构中的王佳芝,而绝对不是美丽的郑苹如。如果《色戒》让人误读郑苹如,那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国民的健忘与寡情。不能忘,也不忍忘她最后的遗言,闻之心碎落泪。她说:“不要打我的脸,让我死得光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