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6月27日> > 总第2744期 > A07 > 新闻内容
 “高考成绩只提供给本人”需要制度配套
新闻作者:  文/樊树林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省出台“高考成绩只提供给本人”的初衷和目的就十分明确——淡化高考成绩、保护学生隐私、遏制生源大战等。然而,即便初衷如此良善,许多网友并不为其“拍手称赞”,广为质疑。而这种质疑的理由归根结底无外乎就是“隐私权”和“知情权”之争吧。比如:“不要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如果连关系到亿万老百姓的高考成绩都不公布,那还有高考的必要吗”、“阳光高考分数不能见光怕什么?还是有想法?公平竞争就该阳光透明!与隐私何干”等留言就表明了鲜明的观点。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下,高考成绩隐私化、不对外公开发布,很有可能为一些暗箱操作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容易滋生更深层次的腐败。许多网友之所以没有对这项政策给予掌声,而是质疑,自然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衡量结果。那就是:宁愿不要个人隐私,也要公开透明保持起码的公平公正。在目前我们还缺乏一个真正贯彻推行体制环境和征信体系还未搭建起来的现实下,网友的观点也应该代表了许多公众的心声吧。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单兵突进,需要的是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跟进,否则,纵然初衷如何“姹紫嫣红”,也会在实施中四处碰壁。“高考成绩只提供给本人”是一股“清流”,但要想让其真正发挥作用,对目前的整体教育环境产生大的影响,还必须制定出详细的实施细则,不能仅仅是一个声明、一个讲话就能办得到的。
  就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一些网站立即将江苏省的一些高考状元进行报道,这些信息又是如何流出来的呢?真的还是假的呢?这边厢要维护每一个学生的隐私,那边厢已经将状元信息进行晾晒,政策的公正、公平性如何确保还真是一个大大的问题。再则,即便“高考成绩只提供给本人”,学校也会组织班主任搜集考生的相关信息,学校依然还会进行各式各样的大肆渲染,这种现象如果听之任之,那么“高考成绩只提供给本人”也就沦为了“另类的形式主义”,好听点也是治标不治本吧。
  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将这项改革落到实处并发挥正面作用,在尊重个体隐私、解决教育难题的同时,必须要确保录取每一个环节的公开透明化,否则高考成绩隐私化就是一种理想化,必将引发更多人的焦虑和质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