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6月27日> > 总第2744期 > A07 > 新闻内容
高考成绩只提供给本人的法治意味
新闻作者:文/符向军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本质上说,与考生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身份信息一样,高考成绩属于考生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考生本人准许或具有合法依据,不得获取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
  像以往那样,一些地方把考生的高考成绩提供给学校的做法,其实反映了有关部门对高考成绩属于考生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对考生隐私权保护意识的缺乏,并涉嫌违法向他人泄漏考生个人隐私,早就该叫停!一些学校、媒体、商业单位本来就不该拿高考做营销利用,炒作“高考状元”、“一本达线率”、成绩排序、学校排名等,以及“谢师宴”“庆功宴”“学区房”等诸如此类的“高考GDP”。
  当然,肆无忌惮地曝光学生高考成绩,在学校、媒体、商业单位等的轮番炒作下,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造成以高考论英雄、唯分数论成败的不良教育氛围和社会心理,违背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高中教育宗旨。一些地方设置“重点高中”“重点班”等,人为将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让多数“差生”为少部分“好学生”陪跑,违背了教育公平的法治原则。同时,还让考生、家长吃尽应试教育的苦头。
  二是在“高考独木桥”紧张气氛的人为高压下,每当高考成绩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成绩好的考生及其家长喜笑颜开、志得意满,那些考分不理想者则常常陷入深深的自卑、自责、懊悔、焦躁之中,甚至一些考生选择自杀轻生,大好的青春昭华消陨,给亲人、家庭和社会留下无尽的伤痛。
  三是高考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比如去年的徐玉玉被骗学费因而伤心欲绝以致猝死事件,重重地敲响了高考信息保护的警钟。
  显然,高考成绩只供学生本人查询,不再向学校提供,是依法保护考生隐私,贯彻《教育法》关于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打破“唯分数论”紧箍咒和“高考GDP”教育思维的要求,有助于回归理性教育、公平教育,引导学校、家长和社会从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向关注孩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因而,各地高考结束后,除招生机构内部工作需要等外,都要明确考分只能供考生查询,不再向高中学校提供,严禁利用考试分数和录取信息进行排名和统计升学率。同时还要对考分严格加密,防止泄漏,严格追究泄漏信息者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