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07日> > 总第2723期 > a10 > 新闻内容
亲子宝典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子妈妈”:正确辨别宝宝生理性和病理性抖动
  文/肖礼花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三科护师)
  很多“月子妈妈”提问:我宝宝刚出生几天,经常会看到宝宝下巴、手、脚常常发生不自主的快速抖动,尤其在突然看到明亮的光线或听到响亮的声音以及换衣服、洗澡时更容易发生。是不是宝宝受惊吓了?心里感觉很不安。
  实际上这是新生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医学上是一个生理性表现。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兴奋,多数宝宝在打开包被或是大声、强光、震动以及改变宝宝的体位时,都会抖动起来,通常被称作新生儿惊跳。宝宝出现惊跳时,妈妈可以用手轻轻安抚宝宝身体或双手,让宝宝产生一种安全感,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妈妈完全可以放心,新生儿惊跳对脑的发育是没有影响的。
  随着宝宝长大,大脑皮质不断发育逐渐趋向成熟,神经纤维外面髓鞘也不断完善。生理性抖动一般在生后4~5个月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家长们尽可放心,这种抖动与抽痉和缺钙无关,更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智力发育。
  但有一种病理性的新生儿抖动家长们需注意。出生后如有缺氧窒息、反应差、哭声发直、尖叫、抖动时拌有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做父母的应高度警惕,这有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或颅内出血,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紧急寻找病因病理,并立即予以治疗。
  
宝宝的维生素D你补了吗
  文/曾婷婷(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三科)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是发生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人群。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1、胎儿时期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胎儿体内的储存可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选择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的食物。
  2、天然食物中,包括母乳,维生素D含量较少,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肉和鱼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的辅食,婴幼儿可从这些食物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3、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面积有关。冬季室内活动时要开窗,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婴幼儿被长期过多地留在室内活动,大城市高层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气候的影响等都会影响维生素D生成不足。因此,生后2~3周后就可以带婴儿坚持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季温度太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3个月改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至2岁。现在医学界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和治疗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