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1月06日> > 总第2701期 > a07 > 新闻内容
矫情总比无情强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新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2017年1月1日),每个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钟,或“道歉”一分钟,或“拼图”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的尊重。据活动发起方介绍,这项倡议得到了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二十多所高校教师的响应,也得到了南京大学朱虹教授创办的“半城读书会”等机构的支持。不过,也有人对这项活动提出质疑,认为陪站一分钟或许带给乞讨儿童更大压力,而向乞讨儿童道歉,又显得“过于矫情”,不如直接给予救助,让他们不再乞讨,哪怕一次只能救助一人。
该公益活动的组织方则称,活动主旨是希望参与者有意识地给予乞讨儿童更多关注。

文/郭丹
对于乞讨儿童来说,什么是他的自尊?比起人们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社会的关注才是他们的自尊心可能得以建立的开始。这也是陪乞讨儿童站一分钟最大的意义。也许有人质疑这种行为矫情,然而矫情总比无情强,如果这么矫情的一站、这句矫情的道歉,能够引发全社会对乞讨儿童自尊心的关注,能够让那些衣不遮体、食难果腹,每天站在路边上无数个小时却仍被视而不见的乞讨儿童们,突然被看见、被尊重,这就是矫情的实际意义,起码它打开了乞讨儿童改变命运的一扇窗,否则他们的自尊心永远无人问津。
对于乞讨儿童来说,缺的的确是行动力。但是这种行动力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一个标准、一个主体。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解决不了目前政府都还没能解决的难题,我们没办法以一己之力为他人的人生负责,可是除了彻底改变乞讨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其他的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吗?我们就因为爱莫能助就完全无动于衷吗?在我看来,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一种行动力,普通老百姓陪他们站一分钟同样是一种力所能及的行动力。虽然能力有大小,然而我们可以形成各个主体、各种形式、力所能及的向心力。往往是因为有了舆论的争议和关注,才推动很多社会问题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这种推动作用,不也是巨大的行动力吗?
要关爱乞讨儿童,当然必须靠政策惠普靠实际行动。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高地质疑陪乞讨儿童站一分钟太过矫情,一分钟后不是作秀结束,而是行动开始。不管是引发关注后政府将采取的相关措施,还是陪站一分钟的经历者讲如何力所能及的参与救助,我坚信这场公益活动始于一分钟,又决不止于一分钟。更相信我们国家对乞讨儿童的关爱和救助工作,不会因为民间的公益行动就高枕无忧、停滞不前。
公益活动最大的意义在于公共意义。陪乞讨儿童站一分钟,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全社会对这些可怜孩子的关注,也在于让活动的参与者能够有更大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从这一点来看,陪站一分钟的确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但一定是意义大于争议,善意大于作秀的。勿以善小而不为,还希望全社会能够对这小小的善意多一些包容和支持,让一股股善流,成江汇海,以社会合力持续推动乞讨儿童的命运转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