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11月30日> > 总第2691期 > A08 > 新闻内容
罚抄也要“勿忘初心”
新闻作者:郭丹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罚抄,应该算是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们之间,最能引发共鸣,最没有代沟。不管是我们儿时记忆里复写纸、把笔捆一块双刀罚抄的小创意,还是现在孩子们互联网加思维下的斗罚绝招,都在见证罚抄这一教育手段穿越时光的威力和战绩。首先必须得说,罚抄并不仅是简单的粗暴,甚至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和传统依据。所谓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就是论述通过重复动作加深知识印象的重要性,罚抄的原理就是通过反复的抄写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作为一种惩罚教育,罚抄并不一定是个贬义词,不仅有学习方法上的积极作用,对于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和纪律性,都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但是,任何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建立在适度原则上的。罚抄要发挥正面效果的前提,是其量化标准能够体现教育初衷,不能从重复练习变成一种变相体罚,不能从加深记忆变成加深抗拒,不能从掌握知识变成机械应付,如何把握适量、适度的原则,如何发挥罚抄的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是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教学方法、教学智慧以及师德的综合考量。而罚抄打油诗、黄段子的做法,显然已经偏离了罚抄的教育初衷。如果我们想通过反复抄写来加深记忆,那么现在这样做的目的,岂不是让孩子们加深对打油诗的记忆,这样的结果的确是错上加错。
  实际上,罚抄要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配合。我们不仅需要让孩子们知错,更需要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错,什么是对。这个过程,除了机械式的抄写,更需要老师们传导授业解惑,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和智慧,在是非标准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朔造。只有罚与教、抄与学,惩戒和讲授、处罚和引导相结合,罚抄才具有科学性。而一个黄段子,老师的处理方式也是罚抄了之,这100遍不会让孩子获得任何的是非观价值观,不能获得任何知识的更新,只不过证明了老师的懒政。简单粗暴的惩罚思维,与这些反复抄写的打油诗,一起成为刻在孩子们心灵的伤疤。
  不只是罚抄,很多教学方法的使用,因为老师素质的不同,会有很多的偏差,甚至会收到反向的负面效果。因此,我们今天不妨问问,能不能对于老师惩罚措施,也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教学智慧和师德,也可以有法律的原则和框架进行把控,否则,难免在现实中加入个人情绪、模糊了界限和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