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8月26日> > 总第2665期 > a11 > 新闻内容
暑假,你为孩子花了多少钱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训班、游学、夏令营、新手机……暑期快结束了,相信不少中小学生家长的腰包也都瘦了一大圈。近日,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晒出9岁女儿的暑期账单是近两万块钱,大呼“伤不起”!引来不少家长的留言认同。
  不少家长认为花钱帮孩子培养特长、开阔眼界也算一种投资,但专家表示,不能以高消费衡量教育,家长“以钱示爱”,这样反而助长了孩子的骄奢心理。
  
家长晒账单,一个暑假花掉两万元
  “暑假两个月,数学、语文、英语三个补习班和一门古筝特长班的学费一共是6000元,然后她自己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夏令营2000元,回来后又带他去了上海和韩国,这趟旅行只算他的费用差不多是10000元,如果还算上平时出去吃喝、买文具的费用的话,20000元只有多不会少了。伤不起啊!”这是近日记者朋友圈一位叫“涵涵妈”的家长晒出的暑期账单。
  记者了解到,目前孩子的假期消费在逐年提高,几年前孩子一个假期花掉几千元就叫人大跌眼镜,如今花掉几万元已不在少数,记者也随机对身边的10位中小学家长进行调查。
  家住长沙马王堆的唐先生今年暑假给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花了10000元,以上辅导班花销为主,他说:“毕竟孩子即将上6年级,有考重点中学的目标,趁暑假把重点科目补一下还是值得的。”还有一笔开销是,暑假期间,他给女儿买了一部“专属手机”,“2500元。她的同学现在都有手机了,孩子的合理要求还是应该支持!”
  采访中,也有为孩子消费“低”的,“花的不多,没有旅游只上了培训班,6000多元!”一位家长说。
  连日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微信群、网络等形式调查了解了长沙100名中小学生家长。经总结发现,其中有四十多位家长表示为孩子花销过万元,其他30位家长花费在5000元以上,其中上各类培训班和旅游是最大的开销。
  而这些家长表示,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上班族,但如今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升初、初升高竞争激烈,如果能力允许,能满足孩子的还是尽量去满足。
  
商家助推暑期高消费市场
  家长舍得为孩子掏腰包,而精明的商家也在为这波消费推波助澜。只要稍稍留意就能看到,一到暑假,各类培训班的广告开始在街头泛滥。
  据调查,目前,长沙市场培训机构的课业培训价格为每节课30元至100元不等,舞蹈、钢琴等特长类培训收费更高,一对一的教学基本都是每小时200元起价,而不少父母给孩子都是两三个培训同时报。
  一培训班的工作人员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来这儿给孩子花钱没有不大方的。”
  不久前,更有媒体报道广州出现“儿童高端培训班”,开设儿童皇家马术、儿童高尔夫暑期夏令营、CEO气质培训班等等,一年要价5万元,而家长居然也趋之若鹜。报名家长在采访中说:“看到同小区的小孩都报名了培训班,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人后。”
  除此以外,各种夏令营、游学活动也多了起来。夏令营的主题有科学、英语、军事等,一般每天的费用在两三百元,如果是去国外的游学夏令营,十几二十天的费用就要上万元。此外,一些高端的儿童早教班,一个月上万元已经不稀奇。
  
网友:花钱多不一定收获多
  对于中小学生假期高消费,有人认为让钱去铺路,孩子的收获会更多。也有人反对,认为给孩子消费要合情合理,不攀比也不能盲从,适合自己孩子消费的去消费,才是理性之举。更有网友说,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哪一个给孩子高消费了,但还不是有很多农村孩子争气考上名牌大学了吗?
  长沙市民孔女士介绍,这个暑假,她将女儿送回丈夫的农村老家,孩子回来以后讲了很多农村里的事儿,收获颇丰:“我几乎没给她花一分钱,但我相信她在农村感受到的东西,是最昂贵,也是无价的!”
  儿子在长沙市一中读高二的蒋先生也说,他从没有给孩子报过任何培训班,孩子上高中才开始自己出去旅游,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他也不认为从小给孩子上各类费用高昂的培训班,就一定能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
  
老师:家长以钱示爱反而易致孩子攀比心理
  对此,长沙县永兴小学校长谭娟认为,不能一味地以高消费来衡量教育,家长“以钱示爱”,这样反而会助长孩子的骄奢心理,提早有了成人消费的观念。这对孩子的成长实际上并没有好处。
  谭娟还表示,暑假本来是孩子休整、发展个性的大好时机,家长用“烧钱”的方式给孩子过度“进补”,使暑假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是不妥的。她建议,应该让孩子们暑假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尝试做家务等,“我们不妨提倡一种绿色假期,让孩子一身轻松地度过属于他们自己的假期。”
  长沙晨光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上上表示,以消费衡量教育需要反思的是消费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还是孩子的需要,是否能最大程度实现教育的意义,以及与家庭的经济水平是否一致。“有钱难买少时贫”,现在生活都好了,相信很多家长有钱为孩子消费,但用钱垫起来的教育很可能是“拔苗助长”,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很可能使孩子力不从心,从而违背了对孩子的教育规律,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