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11月06日> > 总第2585期 > a02 > 新闻内容
“贷款娶媳妇”背后的陈腐观念
新闻作者:文/张玉胜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季临近,农村许多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趁着现在回家过年的空档把婚事办一办,因此,农村地区渐渐进入婚礼旺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谈婚论嫁中,高额的彩礼成了不少准新郎的绊脚石,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贷款娶媳妇的现象。(11月2日 中国经济网)
  “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曾是人们对高额婚娶费用带给众多农村家庭不堪重负的形象比喻。而面对有心无力的困难家长,一些打工者便不得不采取“贷款娶媳妇”的拆借方式成就婚姻。尽管此举不无为父解忧的男儿孝道,但也透视出“天价”娶妻给农村年轻人带来的无奈与悲催。“贷款娶媳妇”缘起女方父母索要的高额彩礼,而这种近乎买卖婚姻的背后,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陈腐观念。
  古往今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已成为人们对青年男女联姻成家的习惯性称谓。父母膝下的闺中爱女,似乎一生下来就命中注定是“别人家的人”,正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岂知这种婚嫁定义不过是基于“男主外女主内”封建社会家庭格局的认知产物。而置身男女平等的新时代,男婚女嫁的概念早已名不副实。我国《婚姻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也就是说,用“出嫁”表述女方结婚并不准确。
  不过,也正是缘于人们对嫁女认知的根深蒂固,女方家长便总有一种养女儿吃亏、赔本的感觉,索要彩礼当不无“收回成本”的补偿意味,而且价码越高、“赔”得越少。君不见,即便是男子入赘女方家庭,其高额彩礼也断不可少。比如,几年前从甘肃平凉到汉中南郑打工的小侯,入赘到当地一个双女户家庭,办喜事前仍需按照南郑县的风俗给岳父母“上贡”不菲的彩礼钱。这显然是“嫁女”旧观念在作怪。
  其实,在现代生活中,男女婚后多自成小家,无所谓谁娶谁嫁。而且从孝敬父母的层面讲,双方老人都有享受到儿女们照顾、关爱的权利,不应当厚此薄彼。让男方婚前背负高额债务,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小两口婚后的感情融洽与幸福指数,也势必挫伤儿女们孝敬父母的亲情和能力,其害人害己的效应显而易见。
  至于女方父母把高额彩礼当作炫耀女儿“身价”的标签,牵制男方的筹码,更是糊涂到家的认知错位。婚姻主旨是青年男女相亲相爱地共筑暖巢,其神圣目标当为相伴一生、白头偕老,过日子无需别人看得起的高彩礼,倒是仰赖心心相印的真感情;天价彩礼非但不能拴住女婿日后可能滋生的“二心”,反而极易成为男方开始厌弃女方家庭的来由。据记者了解,年前贷款买房买车送彩礼、年后卖房卖车闹离婚的情况,在一些乡镇农村并不鲜见。
  古人曾言,“好男不争庄户地,好女不争嫁妆衣”。这既是对青年男女自力更生、成家立业的友情鼓励,也是对减轻婚嫁负担、让婚姻回归本源的正确解读。破除“贷款娶媳妇”的困局,必须走出索彩礼、“卖”女儿的认知误区,倡树摒弃功利、移风易俗、婚事俭办的时代新风。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