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10月30日> > 总第2583期 > a02 > 新闻内容
公交车上哺乳,到底谁才是受害者
新闻作者:文/ 杨朝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新晋妈妈“则卷猫丸子”在公交车上给孩子喂奶,却遭遇了同车乘客的指责,“不知羞耻,丢人丢到外面了……”。“则卷猫丸子”委屈地将事情原委发到网上,这两天该帖成为网络热帖,网友纷纷发表观点。 (10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母乳喂养往往出现在私人场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母乳喂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共空间。然而,由于母乳喂养室的匮乏,一些妈妈无奈而艰辛地在公共空间哺乳,既给他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也让自己的隐私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如此”的无助与悲怆,无疑击中了我们心中的爱与痛。
  现代社会流动性强,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进入公共空间,参与公共生活。只不过,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普遍性的需求往往能够得到重视,特殊性的需求通常会被遗忘、被忽视。“性别分析”缺失导致男女厕位失衡,“年龄分析”缺失导致老年人“买衣难”,“异质思维”缺失导致妈妈们成为边缘群体。
  在性别平等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下,女性一些特殊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求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不论是医院里,还是商场中,抑或是公交车上,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年轻妈妈一次又一次地解开衣襟,当众给宝宝喂奶。那种“求之不得”的痛苦与酸楚,说到底也是一种权利缺失。
  当哺乳的特殊需求陷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不管”的夹缝地带,坚持母乳喂养的的尴尬与困境,无疑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为妈妈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关爱与帮助,让母乳喂养更具操作性、更加便利,才是一个文明、温暖社会的应有图景。
  公交车作为一个流动的、开放的公共空间,乘客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在价值观念上难免会存在鲜明的差异。这边,新晋妈妈忍受着自我矮化的艰辛和屈辱,在公交车上当众哺乳;那边,有乘客认为此举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运用“道德大棒”对她进行侮辱和指责,这无异于一种“二次伤害”。
  尊重不同群体差异化、个性化的利益诉求,在公共空间设置中多一些“异质思维”;对他人的“不得不如此”多一些设身处地的理解,多一些宽容与呵护;只有为母乳喂养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母乳喂养。而对于新晋妈妈来说,提前做好准备,带上背巾、薄毯、带帽沿的帽子,这些道具可以更好地保护隐私部位,让外出哺乳变得轻松。只有多管齐下,“公交车上哺乳”才会少一些摩擦和争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