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7月21日> > 总第2556期 > b01 > 新闻内容
没有歧视就没有伤害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啊,你要去麻风村采访?一定要注意防护呀!记得去买可随身携带的消毒液。”妹妹一听说我要去麻风村,一再叮嘱我要注意这注意那。被她这么一说,我也紧张了起来。
  话说,最近连着做了两期关于医疗方面的深度报道,一个是关于艾滋病孕产妇的,一个是关于麻风病人的。在疾控中心,在麻风村,听说了很多悲伤的故事,以至于采访完好几个小时后,我都还难以从那些故事中抽离出来,有时甚至来会来一声叹息。哀叹的除了疾病有多可怕,更有人言有多可畏。或许,真的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没有歧视就没有伤害。
  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其实正常的接触是不会传染的,患者如果不发病的话,也能跟正常人一样地工作、生活。麻风病,在发病初期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只要经过两个星期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将患者体内的细菌杀死,也就不再会传染给别人。这些年,经过媒体的广泛宣传,我相信,这些常识公众也都差不多懂得了,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
  有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女患者,在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得知感染了艾滋病。但为了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她选择了隐瞒。孩子生下来后,不幸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不少村民第二天就到她家里去闹事,因为有几个孩子曾喝过她的奶水。自此以后,她在村里就再无可以说话的人,家里人也特别嫌弃她,把她当瘟疫一样的看待。也许就是因为害怕如此,当初的她才选择死死隐瞒。最终,受不了村民的指责和冷眼,她选择了自杀,三十多岁的生命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更为寒心的是,她的丧事,村里没有一个人来参加。
  在采访的过程中,碰到了好几个这样的故事,有些孕妇明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也知道可能会传染给孩子,可她们还是选择隐瞒,选择逃避。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她们真的就这样狠心置孩子一生的健康于不顾?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比起疾病,社会的歧视对他们来说,才是悬在头上的利剑。
  也许你会问,如果没有歧视,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那我再来告诉你麻风村的故事。在益阳市大福麻风村采访的时候,我看到的是,麻风病人和村民和谐相处的情景。麻风村挨着村民的楼房而建,晚上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打牌,甚至麻风病人还与当地村民结了婚。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村民对这个疾病的正视,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这些患者,不再是避而远之,也不再是冷眼相对。
  然而这样的场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历经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多次尝试和努力。而且,这样的场景在省内的其他麻风村,也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的,还有不少麻风村依旧被孤立在深山老林之中,他们的家人也一年到头都不会去看他们一眼,当地老百姓对于那些山都是绕道而走。
  郭登洲是贵州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为了让父亲的丧事能够正常举行,一直被人歧视的他选择了以另外一种方式尽孝——避而远之,远走他乡。漂泊的那几年,他一直是靠要饭过活,晚上也就随随便便找个地方躺下,最终昏倒在株洲街头。后来在益阳大福麻风村一住就是40年。为了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麻风村的领导还替他多方联系,到贵州那边找寻亲人。最终,在老人垂暮之时,见到了朝思夜想的亲人。
  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些歧视,如果没有村民的步步相逼,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村人,又何至于离乡背井五十多年?
  自杀女艾滋病患者、郭登洲这样的故事,真的不能再上演了,我们的时代需要进步,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而对待这些人的态度也急需改变。还是那句话,没有歧视,就没有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