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5月08日> > 总第2535期 > a02 > 新闻内容
“背上的兄弟”不能总趴在“兄弟的背上”
新闻作者:文/郭元鹏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5月4日的徐州铜山大许中学内,“拼搏百天,放飞梦想”……一条条激励人心的标语下,属于高考的特有气息扑面而来。在高三(5)班教室里,学子们正争分夺秒地奋笔疾书。站在窗外悄悄地看了一眼张弛,谢旭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高中3年,谢旭每年有200多天背着张弛。“背上的兄弟”的新闻,让央视新闻等大V多次点赞。
  (5月6日《徐州日报》)
  “背上的兄弟”是正能量的传递,社会需要这样的阳光。可是,“背上的兄弟”能永远趴在“兄弟的背上”吗?我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其一,“背上的兄弟”最该趴在谁的背上?这类新闻挺让人感动,但是这类新闻也已经不再是新闻。在学校里,背着残疾同学上课的,搀着残疾同学读书的,很多很多。感动的时候,我们也似乎看到了问题。如果没有好心的同学,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完成学业?他们有上学的权利,社会也有让他们上学的义务。问题是,照顾他们能仅仅依靠“兄弟”吗?除了要大力度建设特殊学校之外,还应该在普通学校建立让特殊学生上学的制度。“背上的兄弟”应该能趴在“政府的背上”。
  其二,“背上的兄弟”能否也离开兄弟的背?应该是可以的,他也需要自力更生,有人帮助自然是温情的,没人帮助在校园里也应该让他能够自由活动。这就需要学校建设适合特殊学生的设施。他们的寝室是否可以安排在离教室最近的地方?他们的就餐能否也有“上门服务”?学校的厕所内是否也该有更为便利的设施?这才是人性化的服务。马路上有盲道,学校里是否也该建设此类设施?
  其三,“背上的兄弟”如何走向社会大舞台?上学是求知识的,但是他终究要离开父母的羽翼,要走进社会的舞台去求职。这位兄弟患上的是肌肉萎缩,其所学的知识能不能派上用场?当然,我们有很多残疾人企业,可是,看看适合残疾人去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手工劳动。这样的岗位,其实不需要上大学也能完成。虽然说学习知识未必就需要完全使用,也是人生的积累,但是所学知识能够派上用场,岂不更完美?去年,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因为应聘多次落榜,而在再次投送简历的时候,隐瞒了视力几乎为零的实情,可是,录用没多久就被辞退了。我们也应该建立更多适合残疾人发挥作用的岗位。
  “背上的兄弟”不能总趴在“兄弟的背上”。社会制度的完善,才是他们最能依靠的脊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