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20日> > 总第2506期 > b02 > 新闻内容
她才是徐志摩真正高攀的那个女人……
新闻作者:彭敏整理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往今来,婚姻状况差得过张幼仪的女子恐怕也没几个。
  梁实秋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但是,随和潇洒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冷漠残酷极了。
  
与丈夫那么不搭调
  张幼仪3岁那年,母亲曾给她缠足,到了第四天早晨,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声的二哥张君劢出面阻止。就这样,她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子。但是,在徐志摩眼里,仅仅拥有天足,并不等同于新女性.
  从结婚到出国留学,徐志摩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
  1921年春天,张幼仪去英国看徐志摩。当她乘着船满怀希望地到达法国马赛港时,一眼从人群中认出了徐志摩。“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
  张幼仪本以为自己出国后可以重拾因结婚生子而中断的学业,没想到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家庭主妇。挥霍无度的徐志摩,只从父亲徐申如寄来的支票中拿出很少一部分,交给她维持家用。
  甚至有一天,徐志摩突然从家中消失,留下怀孕的妻子独守空房。两人的婚姻生活至此走到尽头。
  看着他避之唯恐不及地逃离,你会以为她是多么不堪的女子,可是,恰恰相反,在这段婚姻中,他才是真正高攀的那个。
  她家世显赫,兄弟姐妹十二人。二哥张君劢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28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至于他,不过是硖石首富徐申如的儿子,想拜梁启超为师,还要通过显贵的舅子牵线搭桥。
  可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爱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
  
果断离婚
  怀孕8个月的时候,张幼仪随七弟张景秋前往德国。她刚生下二儿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来的离婚书信就到了。在张幼仪的一再坚持下,她和徐志摩见了面,徐志摩拒绝张幼仪先征求父母意见再谈离婚的请求:“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直到此刻,张幼仪才知道徐志摩爱的是林徽因,于是果断在离婚协议上签字。
  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他在医院育婴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颠倒,但“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在巴黎期间,张幼仪给徐家二老写信,告知自己已怀孕并想读书,徐申如从此按月给她300块大洋。在德国,张幼仪用这笔钱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1925年3月19日,3岁生日刚过完不到1个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因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的爱恋而闹得满城皆知,为躲避舆论,奔赴欧洲。
  徐志摩赶到柏林,在殡仪馆里紧抓着彼得的骨灰坛子掉下眼泪。3月26日,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破天荒表达了对张幼仪的敬重之情:“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商场上打出一片天地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婚后与徐志摩的父母同住。张幼仪则说服徐家父母,让长子阿欢随她安顿在北京。陆小曼不拘小节的浪漫狂放,令徐家父母深恶痛绝。
  一个月后,徐家父母离开家乡,到北京投奔张幼仪。他们把张幼仪认为养女,并将财产分为三份:老夫妻留一份;给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张幼仪和阿欢一份。在徐志摩放弃家族责任的情况下,张幼仪实际上已经成为徐氏家族的掌门人。
  1927年初,张母去世,张幼仪带着阿欢回上海奔丧并留在上海。她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
  云裳时装公司开办不久,张幼仪接受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公权的提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独当一面,才干突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在合法妻子陆小曼无力操持的情况下,依然是张幼仪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了一切:让八弟禹九带领13岁的阿欢前往济南认领遗体。
  1949年4月,张幼仪离开大陆移居香港,她楼下邻居苏纪之医生与妻子离婚。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
  张幼仪给远在美国的儿子阿欢写信:“母拟出嫁,儿意云何。”阿欢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价值观,他回信道:“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东京举行婚礼,之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对张幼仪评价得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他是风花雪月的诗,她是踏踏实实的人
  和那些他爱的女子不同,她或许不够有趣,却诚恳务实;她或许不够灵动,却足以信赖;她或许不够美丽,却值得托付。
  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点金成石,温柔被经年的婚姻一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情调成了浪费,很难见到夫妻多年还能够彼此欣赏相互爱慕,即使恋爱炙热如徐志摩陆小曼,婚后一语不合也烟枪砸脸。
  糟糕的婚姻可怕吗?它不过像一所学校,你在其中经历了最钻心的疼痛、最委屈的磨炼、最坚韧的忍耐、最蚀骨的寂寞、最无望的等待。以这样饱经考验的心面对未来,还有过不去的坎吗?
  最怕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今日女报微信粉丝“彭作宏”推荐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