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16日> > 总第2505期 > A02 > 新闻内容
逃离“手机生活”就是逃离真实社会
新闻作者:郭元鹏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郭元鹏
时隔整整30天,在2014年的倒数第二天,南京审计学院的王茜再次打开手机,正对着久违的开机画面“百转千回”,然后手机像抽风一样震动起来——足足有128条未读短信。一个多月前,她和其他8位志愿者一起参加了学校开展的逃离手机生活体验活动,上交并封存了手机和iPad,开始度过“原住民生活”。“没有手机的日子简直不能活!”这是体验者最大的感慨。
(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逃离“手机生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当志愿者体验后的感受都是“没有手机的日子简直不能活”的时候,体验活动的收成无疑是颗粒无收的。
现实生活中,“手机生活”确实出了问题。当低头族因为玩手机发生车祸的时候;当春节团圆孙子一言不发玩手机,气得爷爷怒摔盘子的时候;当校长因为孩子上课玩手机,集中砸烂手机的时候;当一位教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被孩子捅死的时候……手机带给我们的除了有便捷之外,还有痛彻心扉的伤口。
面对难以愈合的伤口,我们是该反思了。但是,逃离“手机生活”是不是显得有点极端了?逃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时代是发展的,时代是进步的。在这种前行中,高科技在带给我们幸福的同时,自然也会有伤痛。但是,简单的生活不是逃离就能回来的。我们不能因为一项科技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就去逃离。逃离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古时候,道路稀少且落后,但是交通事故很少。我们能因为眼下车祸多发就逃离“汽车生活”吗?我们能因为空调有副作用就逃离“空调生活”吗?我们能因为打针吃药有危害而逃离“医药生活”吗?我们能因为网络谣言滋生、黄片泛滥,而逃离“网络生活”吗?
很显然,逃离没有任何意义。短暂的逃离之后,我们依然还要回归到生活里。再说了,“手机生活”本无原罪,“手机生活”出现的悲催,和很多因素有关。逃离“手机生活”不如教导人们正确面对“手机生活”。如何正确面对?在我看来,有很多办法,这需要社会和人们都做些事情。
要规范手机功能开发。手机是联系的纽带,当然也应该成为娱乐的工具。但是,危害在于繁杂的手机功能上,很多手机功能不仅是让人们可以娱乐,而且是不健康的娱乐。比如有赌博功能,有看黄色图片的功能,有玩暴力游戏的功能,这需要监管部门规范手机功能开发。
要严查违法运营行为。手机的上网功能,给不法商家的唯利是图带来了机会,尤其是一些网络运营商开展的很多服务其中不少是有问题的。这就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大打假力度,让网络更生态。如果网络是绿色的,玩手机又有何妨?
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滥玩手机,玩到不吃不喝的地步,固然和市民没有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有关系,但是更和看着很热闹、实际都是没有水平的泛娱乐有关。如果能够有更多健康的娱乐方式吸引市民,或许手机族就会少了很多的。
所以说,逃离“手机生活”不是办法,正确面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