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11月28日> > 总第2491期 > A10 > 新闻内容
冬季防病,护好你的“第二器官”
新闻作者:李诗韵 实习生 朱盼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入寒冬,我们总习惯缺什么补什么、哪里不好护哪里,殊不知,“一对一”的身体护理下,最终还是扛不住病了。究其原因,或许正当你自责照顾不周时,医生会告诉你,除了照顾弱势部位,你还得照顾好它的“第二内脏”。“肾开窍于耳”、“足底是全身精气之源”……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器官之间,有怎样的健康关系呢?

脚是“第二心脏”:冬季护心,泡脚按摩少不了
特邀专家:龙跃(湖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每逢降温,我们总能听到养生专家反复强调,“保护好我们的足底”。那么,足部对于健康身体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呢?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龙跃介绍,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12条经脉中有6条通过足部,脚上的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3之多,很多脏腑功能的变化都会反应在足部。所以,脚是人体的精气之源,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龙跃说,在中医理念中,脚是“第二心脏”,因为它能直接影响心脏的供血。脚上的经络四通八达,最终通向心脏。很多心脏病人前期都会有手脚发麻、抖动和无力等症状,因此,保护心脏的同时,一定要养好足部。
专家帮帮忙>>
按摩、泡脚、走路健身是足部养生的三大法宝。龙跃认为,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三步走”——闲暇时,按按足部,能加强人体气血的流通,让经络更疏通;睡觉前,泡个脚,让血液循环更顺畅;每天下班散散步,活动全身经络。至于足部按摩的穴位,他建议重点可以按摩胃经上的足三里穴、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至阴穴等穴位。
所谓“春天足浴可升阳固脱、夏天足浴能祛暑湿、秋天足浴可肺润肠濡、冬天足浴使丹田温煦”。龙跃认为,泡脚护心是有道理的,它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而泡脚时水温以40℃为宜,每次泡20~30分钟。
至于走路健身,龙跃认为“度”最重要。到了冬季,不宜吸入过多冷空气,所以每次散步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中老年人走路时,不能太快太猛,否则可能会耗伤气血。走得太快也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呼吸急促、容易摔倒等问题。

脖子是“第二大脑”:丢掉枕头,多抬头
特邀专家:刘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脖子,是我们常年裸露在外的身体部位。殊不知,这个人体躯干中最细的地方,正连接着我们头部和身体,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颈部结构包括颈椎、淋巴结、食管、气管、动脉和分布密集的神经。”刘敏介绍,颈动脉为脑组织提供80%以上的供血,一旦它淤堵,脑部组织得不到充分灌溉就会遭殃。而脖子还是大脑中枢神经的延伸,大脑对身体下发的“指令”很多都要通过脖子。因此,脖子可称得上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刘敏说,冬季是脑部问题的高发期,所以护脑还得先护脖子。从中医的角度看,颈部健康影响着经络气血是否畅通。人体的督脉、小肠经、膀胱经等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及肩部通过,经络不通畅,其掌管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脖子不好会导致全身多处疼痛。”刘敏介绍,曾有数据显示,疼痛门诊中约有20%的人属于“颈源性头痛”,能引发多种脑部疾病。
专家帮帮忙>>
护好颈部,首先就要先防寒后放松。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我们应该佩戴围巾,将裸露的脖子包裹起来,以免受寒,影响血液循环。此外,颈部放松需要多处注意。平日睡觉,若是次日感觉脑袋沉重、双眼肿胀,那么之后的日子得善待脖子。丢掉枕头,让脖子习惯平直的姿势,对保护大脑也是有利的。同时,让脖子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经常窝在沙发里、斜躺着看电视、歪七扭八地坐着等。每隔45分钟就应起来活动5~10分钟。另外,最不增加颈部负担的方式就是抬头收下巴,让头部重心落在身体正中心,减少颈椎压力。

耳朵是“第二个肾”:要护肾,做好耳朵的5个护理动作
特邀专家:龙跃(湖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搓耳朵的动作,我们常见于老人的习惯中。你可别以为他们是冷得哆嗦,其实是在养“肾”呢!如果仔细观察耳朵,你会发现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龙跃表示,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说的就是肾的好坏会通过耳朵表现出来,做好“耳养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护好肾。
“肾的好坏,可以从耳朵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自检。”龙跃说,一般而言,耳朵红润而有光泽的人,说明他先天肾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肾精不足;耳垂饱满、坚厚、明润的人则肾精充沛。然而,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提示你的肾有毛病。
此外,耳朵还能反映其他疾病,比如耳朵颜色淡白、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多为肾阳不足;耳朵出现红肿,多为“上火”;耳朵局部尤其是耳垂,血管过于充盈、扩张,能看到圆圈状等改变的人,则心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如冠心病人等。“当然,疾病的最终确诊,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专家帮帮忙>>
那么,如何“护耳养肾”呢?有5个动作我们可以轻松掌握。一是引耳。将右手绕过头顶,掌心头侧,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尖,轻轻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随后再换左手。二是摩耳。双手手掌摩擦得微微发热后,按摩两耳正面,再按摩耳背面,反复做10次。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三是拉耳垂。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往下拉耳垂15~20次。四是扫耳。用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能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五是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每次做3~5分钟。手法应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昏、头痛、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口唇是“第二脾胃”:脾胃养生:先管嘴,后吃对食物
特邀专家:刘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中医说,“脾开窍于口唇,其华在唇”,因此口唇也被认为是脾之器官。冬季养生,脾胃就是“首站”,所以,要养好脾胃就得照顾好你的嘴巴。
“嘴唇发黄、蜕皮等,则说明可能有脾虚。”刘敏说,秋冬季节,人们最易忽视唇部护理和保养,殊不知,唇部问题爆发时,也会影响到脾胃。如果唇部气血充足、红润有光,说明脾气运行顺畅,而唇色淡白或暗淡无光,则需要好好检查脾胃。
刘敏认为,除了唇色能反映一个人的脾胃功能外,口中的感受也是其征兆之一。比如,口淡无味多为脾气亏虚;嘴里发甜则多为脾胃湿热;长有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口臭则可能同时伴有便秘,湿热重,应及时调理脾胃。
专家帮帮忙>>
在医学中,脾胃同属消化系统,互为表里。因此,通过口唇进入体内的饮食对调理脾胃至关重要。所以,应少吃油腻、辛辣等食物,做到饮食清淡。此外,将手微微搓热后,经常按摩口唇周围的穴位如兑端穴、承浆穴、地仓穴,还可以按摩足三里、中脘穴和关元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护好脾胃。最后,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工作、生活的安排别太满,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放松时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