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10月24日> > 总第2481期 > A02 > 新闻内容
广告进课本教育的“牛皮癣”当依法铲除
新闻作者:吴玲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吴玲
据媒体报道,按照《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但仍有众多广告以“打包”的方式公然进入英语课本,并被送到了学生手中。因此,按照广告这条线索,某些人的严重失职被暴露无遗,极有可能还藏有权钱交易的猫腻。(10月22日《重庆晨报》)
广告时代,无孔不入,广告搭上学生的课本,堂而皇之地进入课堂,教材成了广告的重要载体,赚钱牟利的工具,其背后也有一定的利益链。其背后权钱交易的猫腻,不说也能猜出几分。
教材,作为教科书,涉及到方方面面,教材的编印、审查、采用都是非常严谨、严肃的事情,涉及到千家万户,关乎着孩子的成长,社会影响极为广泛,来不得半点马虎。教材应该是最纯洁的教科书,没有功利性,只有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没有铜臭味,只有知识的最高价值。
教材课本用量大,也是商家“广而告之”的理想载体,但教材不应成为广告商的大客户。《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拟定的内容称,中小学、幼儿园不得进行任何广告活动,包括在教材教辅中夹带广告内容。教材“植入广告”,在课本里“掺沙子”,夹带私心,添加功利色彩,让知识“掺牙”,教材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的必读物,也是老师传播知识的主导工具。课本是孩子学习的必需品,应是一方净土,不容商业广告污染,教材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就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用教科书来大肆宣扬广告信息,注入了浓浓的商业气息,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也破坏了校园良序,教材侵入课堂,这背后是否存在着权力寻租问题,这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因为教育扭曲了纯真的灵魂,那么这样的教育是可悲的。央视曝初中课本现大量广告, 或存权钱交易,令人不可思议。人们不禁追问:教育沾上铜臭味,竟然与商家挂钩牵手,互惠互利,为了既得利益,不惜出卖教育的灵魂,广告进课本凸显教育的“牛皮癣”,是教育脸面上难看的伤疤,这与街头小广告的城市“牛皮癣”没有什么两样,只能带来精神和视觉污染。当一律依法铲除,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学生课本,还课本一片净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