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9月12日> > 总第2470期 > A02 > 新闻内容
教师节多些“尊敬”少些“孝敬”
新闻作者:黄春景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黄春景
由于今年中秋节和教师节仅两天之隔,这两天属于教师们的“双节”。北京市教委在“双节”前夕下发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六条禁令”。记者昨日调查了近十所学校,发现未有一所学校向老师发放月饼及其他任何节日礼品。为了带头不收礼,十二中的党员教师们还在教师节前集体签署了一份“廉洁从教”的承诺书。(9月9日《北京青年报》)
过节不收礼,教师签廉洁承诺书,意在说明教师节需要的是“尊敬”而非“孝敬”。难能可贵的是,北京市多所中小学科任老师均表示,今年和节日相关的“礼物”只有一件,就是每天需登录的校园工作平台上多了一行节日祝福语。俗话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践行“礼轻情意重”的理念,家长亟待走出“礼物越重老师会越重视孩子”的误区。老师不是办事的“工具”,送礼不是表达尊重的正确方式。既然在送礼上家长老师都很无奈,在教师节这天不妨践行“礼轻情意重”的理念。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成为了家长间默认的潜规则,生怕别人送了自己没送,孩子吃亏。久而久之,教师节不再高雅,变得世故庸俗。今年教师节,教师签廉洁承诺书,发出弘扬师德、家长不送礼、教师不收礼的倡议,呼唤教师节回归风清气正本色。简言之,教师节需要的是“尊敬”而不是“孝敬”。
在某些家长看来,不少人觉得送点礼能让孩子得到好处,事实上这就等同于变相贿赂。家长的送礼行为会在孩子的眼中无限放大。他们长大了,会不会也学家长的样,进而变成行贿者呢?年年送礼,会导致教师中歪风的增长,容易使没有送礼或是送礼少的孩子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在引诱老师走进“陷阱”,是在毁师。
在教师看来,教师收礼虽然无可回避,但完全可以选择,贵重的礼物不轻易拿,体现心意的礼物多收无妨。对于家长馈赠的礼物,老师还是婉言谢绝比较好。老师一旦接受家长的礼物,不但有助长社会“歪风邪气”之嫌,有辱人民教师的声誉,而且很容易给家长造成误导。礼不在贵,有情则重!祝福若是真诚,感恩若是真切,即使礼物十分朴素,对于教师来说也无比珍贵。毕竟,老师们需要的,是“尊敬”,而不是“孝敬”。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廉洁过节的风气下,学生和家长们也不再执著于给老师送月饼等节日礼品,而是纷纷转向DIY自制创意小礼物。今年许多学校什么节日礼品都没发,教师们也都自觉地不接受家长们送的月饼,不少教师就收到了几条来自家长的短信问候。这种“朴素”的谢师恩方式,可谓“礼轻情意重”。
让我们践行“礼轻情意重”理念,把“理解与尊重”作为礼物献给教师,衷心祝愿人民教师节日快乐。尊敬老师,其实一声问候、一条祝福短信足矣,这种“朴素”的谢师恩方式,是当下最好的感恩载体,亦能充分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和浓浓情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