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晚,上海地铁2号线上一老外乘客在座位上晕倒,周围乘客无一相助竟仓皇逃窜,引起前后三节车厢乘客惊慌,蜂拥冲出车门,甚至摔倒……(8月20日《I时代报》)
只是因为一名老外乘客在地铁上晕倒,乘客不但没有上前提供帮助,进行施救,反而引起前后三节车厢的乘客仓皇逃窜。毫无疑问,从表面上看,“老外晕倒乘客逃窜”这种表现,确实给人一种社会冷漠的感觉,反映了乘客很没有社会责任感。但是,只要稍加冷静思考一下,并不难发现,“老外晕倒乘客逃窜”背后的实质是,广大乘客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在像地铁这类公共场所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小小的突发事件都极易过度反应。我们不应该嘲讽他们,也没有权利嘲讽他们。换句话说,“老外晕倒乘客逃窜”无关社会道德,无关逃窜乘客的社会良知,只关系到逃窜乘客的恐慌心态。
道理不难理解,如果只是广大乘客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看到车厢内有乘客晕倒,只要当成没看见,或者改乘其他车厢即可,根本用不着拼命逃窜,甚至摔倒。乘客面对其他乘客晕倒这种突发情况选择逃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逃窜乘客心中有恐慌心理,以为出事了,以为存在安全危险,为了保命才选择逃窜。从这个角度说,“老外晕倒乘客逃窜”,乘客不是害怕担负责任,担心遭到讹诈,而是害怕无辜丢了性命。可以说,“老外晕倒乘客逃窜”,是人求取生存的本能反应,只不过这种反应过度了。
进一步说,由于受到近期发生的几起暴恐案件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暴力犯罪案件的影响,给不少人造成了恐惧心理,对公共场所失去了安全感。而这种恐惧心理,导致一些人面对乘客晕倒这类比较小的突发事件,也难以冷静思考和面对,而是做出过度反应,并传递出错误信息。实际上老外晕倒之后,其他乘客只是说有人晕倒了,恐怕不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更不会引起三个车厢的乘客同时逃窜,只有有人发出错误的信息才会放大人们的恐惧心理,才会引起恐慌和逃窜。比如在这起“老外遇到乘客逃窜”案例中,主要就是有乘客在传递信息时把乘客晕倒这件事简单地说成“出事了”,从而误导了其他乘客。
可见,对“老外晕倒乘客逃窜”一事,我们不应该嘲讽这些乘客的选择,也没有资格嘲讽他们,假如我们真的赶上了这样的事,说不定和这批乘客一起逃窜。事实上,要避免“老外晕倒乘客逃窜”之类的事件再次发生,不能只是空洞地从理论上呼吁和要求乘客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冷静判断合理应对,要知道在恐慌面前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关键还是要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系数,提高人们的安全感,才能消除人们心中深处的恐惧心理,才能做到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另一方面,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场所运营方、管理部门要及时传递出正确信息,避免公众假信息误导,公众在相互传递信息时应当尽可能传递正确、准确的信息,对于不知道真假的信息尽量不要转手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