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6月24日> > 总第2447期 > A11 > 新闻内容
孩子“就业不急”,你得跟他急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27万人。听到这个数据,相信大多数人会这样想——先就业再择业,混口饭吃要紧。有人称,读书十余载,谁不想找份好工作?虽不说光宗耀祖,但至少也要对得起自己和家人。这话听着还挺有道理的,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总有那么一拨人“不按常理出牌”。有报道称,不少“90后”毕业生对于毕业后找工作抱着一种“有父母养,不急”的心态。于是乎,“就业不急”似乎又成为了一种新的“拼爹样本”。不过,面对这样的毕业生,作为父母,就算孩子不急,恐怕你也要跟他“急”才行的……
  毕业一年,他宅了一年
  陈雄的生活很有规律,就是当绝大多数人上班时,他呼呼大睡;当绝大多数人已经入睡时,他却精神奕奕地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他几乎不吃早饭,却肯定会吃宵夜;他几乎不出门,却在网上和人吹嘘自己编造出的“游记”。
  陈雄是去年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会计专业。当时选会计就是因为妈妈是银行的,觉得银行收入高、福利好。“我妈妈是很传统的人,她一直觉得有份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给我的定位就一直是毕业后进银行上班。”
  大学毕业后,陈雄也遵从妈妈的想法,报考了长沙和家乡娄底市所有银行的招聘考试,不过,让人遗憾的是,陈雄却一一落榜,一家银行都没进得去。
  虽然进银行受挫,但陈雄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继续去应聘别的单位,他开始了自己的毕业旅行。从6月份一直到7月份正式毕业,陈雄都是在旅行中度过,别人问他找工作怎么这么不急,他反而特别轻松地说了一句:“我妈妈说了,家里养得起我,就业不急,没有遇到合适的,就先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再说吧。”
  毕业在家待了两个多月后,陈雄才开始慢腾腾地找工作,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都是些月薪三千元左右的工作,我不是很想去,没什么发展空间。”陈雄的父母也很认同儿子的想法,“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平台决定以后的发展,一定要好好找,宁缺毋滥。”
  陈雄的妈妈在银行上班,爸爸也是公务员,所以夫妻俩觉得家里的收入养陈雄肯定是绰绰有余。“开销也不大,不就是一天三顿饭和一些零用钱吗?只要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什么都值了。”于是,陈雄在家一宅就是一年。其间,也会偶尔找一些工作的机会,但最后他都放弃了。他就这么一直等着,相信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换来了好的结果,陈雄对于工作越来越挑剔了,人也越来越懒惰了。渐渐地,他的面试机会也越来越少,一些面试官一问到他为什么毕业一年后才来找工作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没有合适的”,他一直都是用这句话搪塞过去。
  陈雄的圈子也开始越来越小了,当周围的朋友都在为工作忙的时候,他却在游戏里玩得不亦乐乎,同学的聚会他也不愿意去参加了。他的父母开始有点急了,催促着孩子出去找工作,但陈雄却总是用应付式的口气回答,这让家长很是不爽,于是,开始了争吵。
  “当初,不是你们不让我不出去工作的吗?不是你们说会养着我的吗?”陈雄的一连串反问给了父母当头棒喝。父母托人给找的工作,他也都看不上,觉得在家反正有吃有喝干嘛要出去受那个罪。
  陈雄家的亲戚有时候也会过来劝他先出去找份工作,可陈雄的回答却是:“你跟我爸妈讲去,当初是他们不让我出去找工作的。”
  陈雄并不担心自己还得多久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他的父母更关心的是孩子什么时候能够“断奶”。
  有多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
  毕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脆宅在家里,这种现象到底在我们身边多不多呢?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去年刚毕业的湖南大学生,其中不少人也表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湖南大学毕业的刘曼琳告诉记者,她有朋友就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一年都一直在家闲着。“她爸妈没有催她去找工作,她也就觉得反正无所谓,有家里养着。”李琼从邵阳医学院毕业已经有整整两年时间了,“我有几个同学毕业后就一直没找工作,在家里待着都快两年了”。经常作为面试官的的智联招聘职业顾问杨曦称:“在面试的时候,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就很直白地讲到,家里已经买好了房子、车子,所以对于就业不是很急,如果不能被公司安排到自己心仪的岗位,即使面试成功也不会去上班。”
  孩子大学毕业,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反哺家庭……这是一条人们习惯的“路子”。可这些年,“毕业却不就业,转身宅家啃老”的不就业族群却多了起来。据《现代金报》报道,宁波市总工会做了一项关于就业形势的调研:到2013年末,宁波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92万人,同比减少15.65%。大专及以上学历失业人员占总数的18.49%,比上年同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其中就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在有家养着的心理下不愿意出去就业,对于找工作也是十分挑剔。而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一些错误的观念,纵容了孩子的“懒惰”心理。
  《长江商报》曾报道过2012年湖北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王小林,毕业后放弃当地中专教师工作,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平时,王小林很少帮助母亲干农活。有一次,因为干活的事,他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骨折。母亲住到女儿家去后,王小林无人管束更加懒惰,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
  链接
  大学生毕业不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过高的期望有关。
  “就业不急”可能从短时间来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很“伤”人。首先,一毕业就闲在家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培养成的各种综合素质都可能会随着闲的时间过长而逐渐退化,很多技能过一两年可能就已经过时,再出来就业就会面临知识结构脱节的问题。其次,刚从学校毕业,也是精力最为充沛的阶段,学习能力也很强,很适合年轻人打拼,过几年就未必还会处于这样的最佳阶段。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家长和孩子的就业观开始。“先就业再择业”或许是无奈之举,但也未必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毕竟好工作不是随时随地都有,这得看机遇。所以,与其在家守株待兔,还不如先就业等待机会。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都是“90后”,可能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家长更应该借就业让孩子学会独立,而不是继续充当孩子的“保护伞”。此外,家长和孩子也要摒弃“一步到位”的就业观,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 杨曦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