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4月25日> > 总第2430期 > A12 > 新闻内容
如果家里有个“爱讲条件”的孩子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你让我先吃个冰激凌再写作业”“那你要答应我,我睡完觉起来就带我去玩”……相信很多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自己让孩子做点什么时,他们总是会谈条件,一步一步接近你的底线,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家长越来越无奈。话说,“谈条件”似乎已经成了很多孩子的习惯性思维了,如果哪天他(她)不跟你谈条件了,估计你就得琢磨这孩子是不是干什么坏事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孩子的这种行为,未必就一定是坏事,有时候,家长是可以利用这个契机的。
  说服小孩也要从“大局”着眼
  中午想让孩子午睡,但孩子一听就很不乐意,开始哼哼唧唧,把桌子上的东西弄得满沙发都是,而且还一直说要吃甜品。
  老公听到后就说,“想吃甜品,对吗?”孩子回答,嗯。老公又说了一句,那你先把沙发上的东西收拾好,把桌子摆整齐再说。哪知人家孩子脑子也转得快,来了句,先给我甜品吃,我再收拾东西,然后再睡觉。老公也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先收拾桌子再吃甜品。
  于是,父子俩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为这事纠结。
  我走过去对孩子说:“桌子上的东西是不是被你搞乱的?”孩子很老实地承认了,“那谁应该负责把它收拾好呢?”孩子低着头没说话,接着我又说了句,“你可以讲条件,但是首先要遵守规则,不能你说要怎么样就得怎么样。”我说完后,孩子很听话地把东西一件一件收拾好。作为奖励,我也把甜品给了孩子,孩子吃完后就屁颠屁颠自己跑去睡觉了。
  我意识到孩子越来越喜欢讲条件后,就开始采取措施了。以前,我也会像老公那样跟孩子在一个点上纠结,后来,我就发现一定要从“大局”着眼。
  比如,每一周让孩子做两篇语文阅读理解,做之前他就会习惯性地说:“怎么这么多,做不完,这个星期先做一篇好不?以后再慢慢加。”事情还没做,条件就开始讲上了。于是,我就说:“那好,就按你说的办,这个星期一篇,下个星期两篇,再下去就三篇……反正这个学期的阅读量已经摆在这里了,你自己决定吧。”果然,孩子想了一下,说了句:“那我还是每周都做两篇吧。”
  孩子“给钱才办事”
  孩子从小就是由家里的老人在乡下带着的,一直到她6岁读一年级了才回到我们身边来。孩子一回来我就发现,不管要她做什么事情,她都要讨价还价半天。
  “你赶紧先去练会儿琴,等下爸爸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我话还没说完,孩子就讲:“那我们回来再练好不?”我没答应,孩子就开始一脸的委屈状,“妈妈,要不就先练二十分钟好不?我回来再接着练。”我依旧不肯松口,孩子见条件没谈成,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还跑到她爸爸那里去告状。老公一看孩子都哭了,就跟我讲,先去吃东西回来再练。我见孩子哭起来了也不忍心,于是就同意了。
  还有一次,我觉得孩子都已经8岁了,应该学着做点家务活了。于是,我就跟孩子讲,你今天做个乖孩子,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不?孩子很爽快就答应了。没想到,条件还在后面——给5块钱买零食吃。我觉得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这种“给钱才办事”的想法,就没有答应,孩子袜子也就没洗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后,我有点苦恼,心想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后来,在和别的家长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就告诉我,对付孩子的这一套一定要狠得下心来。我决定尝试一下。
  以前,孩子每天回来写作业都要和我们谈半天条件才做。有一天,回到家她又开始谈条件,我就没有理睬。结果,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第二天挨了老师的批评。放学回来,她垂头丧气地说了挨批评的事情,我也没有再批评她,只是跟孩子讲了句,该做的事情你就得自觉去做。
  此外,孩子练琴谈条件的时候,我也假装没听见——反正你没按要求练完,那你就别想出去玩。
  ……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这种“坏毛病”果然好很多了。其实,现在很多孩子的毛病确实都是我们家长惯出来的,有时候只要你强硬一点,孩子就会乖乖听话了。当然啦,这个强硬也是要有策略的,不是让你天天对孩子凶,而是要学会用行动告诉孩子一些道理。
  父母的需求是孩子谈条件的“筹码”
  “孩子爱讲条件,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家长的一些行为习惯造成的。”长沙晨光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伏云说,家长不妨反思一下,平时自己有没有经常用类似“你先写作业,等下妈妈带你去吃东西”这样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
  此外,孩子爱讲条件也是抓住了父母的需求。在曾伏云看来,现在的父母总是以一种“我要你做”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没有培养孩子的自觉。所以,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后就变成了他(她)帮父母去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当然就有了谈条件的“筹码”,一次、两次条件谈成功,他们也就越来越懂得去把握大人的心理。
  家长狠点心,
  孩子的依赖心理就无用武之地
  既然孩子已经越来越懂得拿父母的需求去“威胁”他们了,那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曾伏云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家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淡化对孩子的期待。“孩子不写作业,你不能表现得比他们还急,生怕他们成绩下降、老师批评等。”也就是说,家长有时候要学会“放羊式”的教育方式,该放手的就放手,不要什么都替孩子操心。
  其次,曾伏云建议,家长不妨狠点心,让孩子的依赖心理没有用武之地。“现在的家长就是太把孩子的要求当回事,对孩子提出的条件一退再退。家长一味的退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妨适当强硬点,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你该做的而不是我要做的。”
  “最后,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不能习惯性的和孩子谈条件,从而引导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曾伏云说。
  链接
  网友们在对孩子爱谈条件这个问题上,也是苦恼不已,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各大亲子论坛、贴吧里输入关键词“孩子爱谈条件”,发现很多的家长都在为这事纠结。不过,不少妈妈们在这方面也有她们的妙招,以下是“米莉妈妈”成功的经验总结,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一、 大人自己先改变。对于孩子提出的附加条件,不轻意承诺。并且告诉他做事情的最终目的和原因,而不是靠附加条件来达到目的。
  二、让孩子明白自觉的含义。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要想真正把自觉的概念灌输下去并执行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平时慢慢引导,适时放手。
  三、全家统一思想。要想把上述理念传递下去,并很好地执行,这还需要全家上下同心才行。孩子往往能抓住那个“好欺负”的下手,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